第十一章
灸法治疗各科病症验案
第一节颅脑及神经精神病
一、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诸病,疗效均确切可靠,不论为直接灸与温和灸均可有效。但时间一定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叠加与积累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举例如下:
年去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答称: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医治无望。我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为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余,必死无疑,即或不死也将形成终身残废。出于职业本能,当即找到传染科主任边春和大夫,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立即用灸架熏灸百会,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连续三日夜,逐次好转,终于使患儿彻底痊愈出院。
二、结核性脑炎
医院传染科住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同时住有确诊为结核性脑炎的患儿一名,在脑脊髓膜炎患儿采用灸法而获得良效的鼓舞下,家长主动要求应用灸法治疗,同样采用灸架熏灸百会,间断施灸每日上下午各灸3小时,4天后,神志清醒而出院。
三、急性病毒性脑炎
连续施灸三日夜,前后施灸小时,使患儿濒死复苏。日前有些针灸教材,规定施灸时间为20分钟,故其效果不显也。
患儿杨某某,女,8岁,住砀山大寨乡后王庄村,年9月上旬,高热昏厥,抽搐,医院积极治疗未效,医院传染科,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住院抢救20余日。患儿始终高热不退,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四肢痉挛,手足震颤频繁发作,口噤流涎,吞咽困难,似睡非睡,微有呻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经该院会诊讨论决定,以为全愈无望,动员家长带患儿出院。
患儿出院第三天,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高热40.5℃,其余症状同前。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15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20天后,患儿基本恢复正常,能和同伴笑闹追逐。至年10月上旬痊愈。前后共灸20余日,将近小时,患儿已能上学。患儿父母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恢复得这样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也随之流下了对灸法的伟大功效而自豪的泪花!
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从未见有单用一穴连续灸治三日夜,前后累计近小时者,可见灸疗的作用量是决定灸效的最大关键。由此也开阔了单用一穴长时施灸之先河。百会穴具有醒脑开窍之功,而用之有有效有不效者,但用之未能得法,未能恰到好处之故耳。我之所以敢于应用灸法治疗热性病与长时间施灸,是因周楣声主任医师在来砀山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和灸治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症均收到伟效的启示,周老灸治脑膜炎的时间前后总共约72小时,而我前后约达小时,也可以认为这是大胆的创举。
(医院针灸科许红梅经治)
四、乙脑后遗症
马斌华,男,8岁,93年10月就诊,四肢软瘫,颈项倾斜,双目向左上方凝视,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言语不能,哭声低微,低热消瘦,大肉瘦削,如皮裹骨,是在4岁时由高热痉挛,诊断为乙型脑炎,病退后所引起的。用灸架熏灸百会,连续坚持灸1周,一周后低热消退,改用每天上、下午各熏灸1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一月后双目凝视好转,对声光有反应,颈项可勉强伸直,四肢肌肉略见饱满,坚持治疗至一个半月,对呼唤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对外界的呼唤,可转头回顾,有喜怒表情,连续用上法治疗至两个月时,四肢可自主运动,在别人扶持下可行走,会说妈妈叔叔等单词,但不清楚,治疗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病儿父母决心更大,配合更好,又坚持治疗一月,病儿言语听力、上下肢均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做精细动作时唯感左手灵活性较差,回家自行熏灸巩固疗效。
(医院蔡圣朝、魏从建经治)
五、癫痫
直接灸百会对癫痫的疗效确切。山西河津县黄河修防段卫生所谭万捷医师之女16岁,自8岁高热后即患有抽风毛病,发作时手足抽搐,口吐白沫,颈项强直,约半小时后方开始清醒,每隔三五日即发作一次,因而不能坚持上学,中西药物均无效果,谭医师是针灸爱好者,曾在“全国灸法讲习班”学习过,乃决定选取百会用直接灸,造成灸疮,一次后发作显见稀少,信心更足,待灸疮开始愈合之际,又复加强一次,前后共直接灸百会3次,病情彻底痊愈,恢复上学,思维清晰灵敏,现已读完初中。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已成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作用。
王×贺,男,成年。脑脊髓膜炎全愈后继发癫痫。每隔一、二日即发作一次。发作时手扬足掷,号叫不止。在其清醒时,直接灸左右三里,当在左三里着灸时,诉说有麻辣辣的感觉,直上到达头部,右三里也有同样感觉到达腰部。左右各造成Ⅲ度烧伤,直至灸疮将愈合时,头脑清醒,语言有序。其后症状又逐渐再见,因合作不良,未续灸。
肝主筋,肝俞之外为筋缩,《金针梅花诗抄》:“筋缩能教筋不缩。”癫痫发作正是以筋脉抽搐为主,用已有效。
王×兰,女,16岁。8年前,因患乙脑,痊愈后第四年出现癫痫,每隔1~2个月发作一次,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目上戴,咬牙,口角流涎,约十余分钟后平复。平时意识清楚,生活正常。隔姜灸筋缩,灸感由脊柱上行至头,向头顶及其周围扩布,约15分钟感应消失,造成Ⅱ度烧伤。今已二年,未见发作。
六、精神分裂症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是心藏神和心主神明,而精神错乱正是由神不明所产生的症状。在因精神因素所致的病例中,在采用直接灸及熏灸时,感传均向心前区扩布,而未见对头部发生影响。还曾见有在癫狂发作、将要发作及发作静止时,心机能有特殊的改变(见例2),可能是心机能与神经机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忧虑则心前区闷窒,欢乐则心前区舒畅,这也是习见事实。
例l:徐×生,男,18岁,因所慕不遂,患精神分裂症,忧郁型,在数人夹持下,直接灸百会,当灸至三壮时,大呼“热气钻到心里去了”,十壮后,又加灸左右心俞,又呼“热气又跑到心里去了”!灸至六七壮,诉头晕思睡乃停灸,放手即蒙头而睡。灸后平静6天,言语及行动均如常人。其后各种症状又见恢复,因不合作,未再灸。
例2:陆×香,女,24岁。平素精神状况正常,因夫妻不睦,加之为生计所迫,由忧郁而突发精神错乱,胡言乱语,撕衣毁物,不食不眠,已4天。每天有六七次大发作及持续不断地小发作。由数人按持乃能得诊其脉,心律高度不整,脉波前后之间差异极大,时而沉细如丝,时而洪大无伦。而当发作暂停时,仍有阻滞及早跳。如将要大发作时,先是全身筋肉跳动,继而原先本来是细小的脉搏,即出现不规则之洪大有力。熏灸左劳宫,灸感呈片状向前扩布,由腋下进入前胸,嗣而全身皆有温热感,头部并无感应。待感应减弱后,随即再熏灸左涌泉,灸感仍呈片状向前扩布,入腹后即全身温暖,汗出津津,前胸舒畅,头部仍无感应,精神大为安静。又续灸2次,并配合潜阳熄风,清心宁神中药,回娘家休养。一年后随防未复发。
七、头痛
头痛多数能在胸椎的督脉上出现压痛反应(在偏头痛病例有时也可略偏向病侧)。采用熏灸及吹灸法,感传多是按常规向上抵达痛区。或是先下后上而发挥良好的止痛作用。也有少数病例,感传并未明显上传,痛区也无异常感觉而获得止痛效果者。
例1:王×球,男,成年。夜间3时许,突然后头痛,前额亦微痛,呻吟大作,别无其他脑症状。投以止痛药,3小时后痛未止,沿胸椎按压,第四胸椎压痛(++),即对之用熏灸法,灸感先向下方扩布,于行抵第十四椎处,即停止前进,又回缩至原处再向上,直至后脑,自觉脊柱内很舒服,继而背及头部皆津津汗出,头痛基本消失。至12小时后,又感不适,再如法施灸一次,感应如前,感传较速,痛全止,未再发。
例2:何治游,男,64岁(广东人,汪精卫厨师)。前头及两太阳穴疼痛,反复发作将近7年,止痛剂仅能维持片刻。第三、五胸椎尖均有压痛,当触及第五胸椎尖时有如触电,即在第五椎用熏灸法,灸感并未感知上头,头部亦未感知有何种感应,但灸至15分钟后痛即全止。以后又在原处续灸1周,3月余尚未再发。
例3:叶×作,男,成年。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有年。第四胸椎偏左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左缘上行,直至痛处,痛即止。3小时后病又复发,再灸,至5小时又发作,再灸,可以维持半天。共灸10次,至半年后又有微痛,改用鬃针埋藏而得到控制。
于定时发作的头痛,亦可在发作前施灸而收效。
例4:梁×中,男,成年。每天上午9时许,先是前头部发热,继而作痛,至午后方渐止。已有l周。第三胸椎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及头顶正中抵前额,当即痛止。第二日痛又作,仍用前法收效。嘱其在发作前来灸,第三日于上午8时仍用原法,感应如前。以后即不再发作。
在头痛病例,亦可迳取大椎而得到控制。
例5:于×新,男,58岁。偏头痛反复持续发作,寝食俱废。直接吹灸大椎(未采用压痛穴),灸感直行上头,于行抵头顶时,即向痛区扩展,痛亦全止。连声道谢而去。
太阳、风池及耳尖,在偏头痛就近取穴时,效果也很满意。
在灸治过程中,特别是应用熏灸法,每有昏沉思睡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头痛病例中,更为多见。
例6:彭×义,男,57岁。偏头痛左右交互发作,每月发作次数不等,1—2日方止。来诊时痛在右侧,左右风池及太阳均有压痛,右重左轻。吹灸左右风池及太阳,感到异常舒适,约3分钟后昏沉思睡,痛亦止。停灸后头目清爽。以后仍经常发作,一发即灸,一灸即止。未能持续久治,故不能巩固。
例7:金×臣,男,67岁。右侧偏头痛,吹灸风府无感应,痛亦不减。改吹右太阳,灸感即直向深部窜透,疼痛当即缓解。
例8:王×揆,男,成年。右侧偏头痛,迷信药物不信针灸,因服用药物太久,引起胃部不适,始求治于灸。即在右耳尖直接灸一壮,痛稍减,三壮后痛全止;效果竟维持月余。以后一经发作,即求灸治,成为推荐灸疗的义务宣传员。
感传一经开始即分为两支,齐头向着一个患处行进者,也有发
例9:周×林:女,成年。前头痛,鼻塞,有低热,已五六日,吹灸左合谷,有两道感传线并行向前(相距约二指)上至肩,即向头面扩散,当即痛止而头目清爽。2小时后又有微痛,再用原法一次,感应如前,症状消失。
手足十井与手足十宣(尖),其感传路径基本相同。感传可以沿本经或表里经行进。正是阴阳表里经经脉交错与经气交流的证明。
例10:魏×敏,女,成年。左侧三叉神经眼支痛,曾用西法局封两次,仅能暂时缓解。第一次吹灸左商阳,灸感基本上是沿手阳明经上行,当到达头部后,两额角及两侧上方均有酸胀麻木感。灸感减弱,痛亦减轻十之九。第二次吹灸左食指尖,以观察其路径是否能与甲角之商阳相同,5分钟后灸感发生,其前进之路径与到达头部之感应,一如商阳。以后又续灸2次,感应如前,痛止后,未再灸。
例ll:沈×文,男,成年。右侧偏头痛,发作时由轻转重,再由重而轻,每月发作3—5次,持续时间1—2天。吹灸右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背沿手少阳本经前进,过肩后,自耳前方进入痛区,痛区完全为热感所充满,待灸感消失后停灸,痛亦全止。五日后又发作一次,但较前为轻,又续灸一次,未再复诊。月余后随访,云有小的发作,但时间不长。
例12:岳×本,男,成年。左侧偏头痛,痛剧时腰部也发生疼痛,止痛药难控制。吹灸左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腹,沿劳宫进入手厥阴经上传,由肩经耳后上头,痛区发生连续跳动,约2—3分钟痛即缓解。继而全身汗出津津,痛亦全止。又续灸5次,因症状控制而未再灸。
例13:闻×臣,男,成年。上感,低热,前头及眉棱骨疼痛,多涕。第1次吹灸少泽。先是全小指皆麻,继而灸感沿小指腹经少府、神门,循手少阴本经上传,自腋前方上头,头目清爽而停灸。6小时后又感不适,改吹小指尖,感传路径与第1次同。症状消失,未再灸。
涌泉与小趾尖内侧,如按照古说,则两者均属足少阴经。但两者的感传路径却极不一致。涌泉的感传多数是与古说相近,或是自足跟上传,而小趾内侧甲角的感传,除可沿足背外侧进入足太阳的路径外,多数是沿足底外侧至足跟折向内踝后方上传。可见小趾内侧甲角与涌泉,二者乃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连贯的关系。如按照手足十二经上下相应的关系来讲,足心之涌泉相等于手心之劳宫,则涌泉就应属足厥阴经,这在首论“古代经络学说欠缺之处”节已有过讨论。还有在涌泉处着灸,灸感可以从足背发生也属多见,这与内关或间使处着灸,灸感能在外关或支沟处发生是一样。
例14:俞×良,男,56岁。头痛以头顶及前额为著,是在感受风寒全身酸楚疼痛之后出现的,吹灸左涌泉,约5分钟后,先是足底发热,继而感传线自内踝后方直行向上(未见绕内踝而行)基本沿足少阴本经抵臀,即折入足太阳经沿脊柱旁侧上抵头,感传行进较慢,从足至头共历时约50分钟。第二次改吹左小趾尖内侧,感传自小趾腹经足底外侧(约当第四、五跖骨之间)至足跟,仍直行向上进入第一次之旧路而上行抵头,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而停灸。
高血压头痛及高血压病,对三里用隔姜灸或直接灸,效果明显确实,值得推荐。
例15:郭×臣,男,64岁。高血压患者。经常头痛,眼花,耳鸣,手指麻胀,步行不稳。针手足阳明经各穴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乃在左右三里用隔姜灸,灸前血压/毫米汞柱,灸感并未明显上传,造成I度烧伤后停灸,灸后血压降至/毫米汞柱。自觉头目清爽,直至灸疮愈合,血压尚未回升。
头外伤之后遗痛,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且能按常规出现感传的三个时相。
在已经确定的感传路径之上进行局麻,并未能使感传中断,与其他报道不符。而加压确可使感传停止不前。当压力减轻或撤除后,则感传又立即恢复。
例16:汪×水,男。在10岁时前顶被砖头击伤,今年22岁。多年来,每月头痛总要发作2~3次,痛在印堂上方,痛时有跳动,2~3天后方可缓解。且有一特点,即每当摄入盐分太多时(如咸食)不到1刻钟即可发作,立即大量饮水即可缓解。在发作时来诊,灵台压痛(++),神道压痛(±)。灸灵台,灸感一阵一阵地向上冒,直达痛区,当时跳动即减轻,继而完全消失,欢笑而去。以后又续灸10次,半年后尚未再发。
例17:吕×林,男,34岁。15年前,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左额角被铅球击中,当即昏迷,经抢救后脱险。此后乃遗有常年之左侧偏头痛,时隔不超过一天,服止痛药难以控制。在第五胸椎及其左侧出现压痛,即对之熏灸,灸感呈线状上传,经脑后自左耳上方进入痛区。lO分钟后,痛即缓解而消失。次日仍用原法,灸感增大,全头皆有热感。特嘱其暂行停灸,以观察疗效维持之时间,6天后又复痛,仍用前法,每天灸1次,拟灸10天,当灸至第5次时,为了验证灸感的传导作用是否可被局麻所阻断,乃在第五胸椎上方约当第二胸椎上脊柱正中,注射2%普鲁卡因2毫升,灸感同样向上传布,丝毫未受阻滞。第6次在身柱处用拇指重压,感传即停止不前,减小压力灸感即有向前扩布的趋势。撤除压力,感传立即恢复。10次后暂停,疗效维持3个半月,发作较前显著减轻,间隔亦延长。每次发作时复灸1次,可维持半个月的平静,半年后又灸治10次,5个月后,尚未再发。
上病下取,对于阴虚发热的头痛,取用涌泉,具有双重意义。
例18:赵×兰,女,成年。头痛、头晕、贫血、低热(每日盘旋于38℃上下),手足心发热,已近两月。熏灸双涌泉,先是双足背发热,继而热感沿下肢外侧上传抵腰,从脊柱两侧自后脑上头,传感扩布缓慢,共约45分钟,3次后精神转佳,各症先后消失,又续灸5次以作巩固。
八、头摇
在背部也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用化脓灸而收效。
患者王×明,男,18岁,除头部摇晃不定外,无其他任何不适(脑电图正常),病程10年,拟诊为小舞蹈病,按照风湿病治疗无效,在第三胸椎处有压痛反应出现,采用化脓灸而停止。
九、面神经痉挛
肩井穴除对肩颈胸部及下肢诸病为有用外,且能对面神经痉挛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女,成年。右侧面神经痉挛已五年,间断跳与抽搐,未引起口眼喁斜,曾接受针刺及各种治疗无效,给予同侧肩井直接灸,造成Ⅲ度烧伤,无明显感传现象,灸后第4天,抽动间隔即见延长,至第10天仅感轻微跳动,至20天后灸疮愈合,跳动亦基本停止。
十、眩晕
阴交及脐以下各穴,习惯上都是用以治疗下腹及前后阴诸病,头部病则很少采用。兹举一例,以期引起重视,并说明由阴交所引起的全身上下的感传情况。这当然并不是每一病例都能出现,但这也是经络感传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1:戚×玉,男,43岁。眩晕病反复发作多年,睁眼则天旋地转。熏灸阴交,约15分钟后,灸感发生,分为左右两支环向脊柱,在第三腰椎处汇合,当左右两支接触后,又复稍向后退缩,沿足太阳经第二行上行,行至大椎附近,两支合一,向上抵百会,在百会处灸感约有桃核大小,再由百会向下扩展至面部,在口唇上方由两侧折向脑后,仍分两行由原路下行,还至第三腰椎处又分向两臀,由下肢内侧下至大趾尖,待诸趾皆有感应后,又向上退缩,仍循原路上头。如此反复循行三次,因时间太长,患者体位发生疲劳而中止。当时眩晕减去十之七八。第二三次仍用原法,反应如前,眩晕停止而停灸。
眩晕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前庭功能失调有关。因此直接作用于外耳道就可以有其意义。用已有效。
例2:尹×宗,男,66岁。原有高血压病,近数日来突有夜间发晕,不能转侧及抬头,晕甚时则反复呕吐。每隔日或二三日即发作一次,分别吹灸少商、商阳及大椎等穴,均不发生感应。最后直吹两耳,耳道发痒,有昏沉思睡感。停灸后夜间仍有小发作,但不剧。又用原法二次,发作中止。
眩晕选取胸椎反应穴及相应穴,均可有效。
例3:锁×樵,男,56岁。夜间起身小便,突然感觉头晕,次晨即不能睁眼抬头,恶心呕吐。第六胸椎压痛(+),熏灸,灸感直上至头,全头皆发生感应,半小时后停灸,症状轻减一半,下午又用原法一次,眩晕停止。
例4:翁×,男,成年。头脑昏沉作晕,思吐,精神萎靡,已四天。先吹灸印堂、上星,头目稍清爽,但不显著。改用吹灸风池,热流刚一触及皮肤,患者连称舒适,并感到热流直入脑中。约5分钟,头目清爽而停灸。
十一、失眠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疾病已成为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胃肠病而同时又有失眠头痛愈者,更可收一穴多用之效。
例1:刘×生,男,成年。患失眠已有十年以上,同时有胃痛食减及上腹膨满饱胀等诸种症状。每晚必须用大剂量安眠药,方可暂行入睡。六脉细数,面色胱白。在商得本人同意后,用隔姜灸左右三里,热流自股上方左右汇集入腹,出现肠鸣嗳气,旋即全腹温暖,头部有清凉感,持续约一刻钟,各种感应消失而停灸。10日后复诊,云当夜未服安眠药即安睡,食欲增加,情绪稳定。近一二日又稍感睡眠不稳,要求再用原法又在三里(原处)仍用隔姜灸,各种感应如前。月余后再来诊,云失眠基本控制,偶尔因考虑问题太多时服用少量安眠药即可有效。
在失眠病例中,能在第五胸椎及其上下方不远处出现压痛反应,使感传上头。
例2:傅×保,男,成年。失眠已半月,通宵不能入睡,第五胸椎压痛(+),在左右心俞压痛(+),熏灸五椎,灸感先向下行少许即回向上,由脑后扩展至头顶,凡是有毛发之处皆有热感,头毛有竖起的感觉。双手也发热(与灸处及头部并无明显的联系),约5分钟后头部之热感开始渐次向两臂延伸,经两臂外侧与手之热感汇合,当时即昏沉思睡,至感应减弱后停灸。次晨来告,谓夜间已能入睡,仍用原法两次,失眠停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