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辩南京宝马肇事案精神病鉴定重启,

深度力度温度

-skyline

天涯比邻法暖人心

新闻背景:

  年6月20日,王某驾驶的宝马车以km/小时的速度超速行驶,拦腰撞断一辆马自达后,又与另外两车相撞,导致两人死亡、一人受伤、多车受损。南京警方表示,王某在肇事后表现异常,在侦查过程中排除了王某酗酒、吸毒等可能性,经相关方面的要求和申请后,医院司法鉴定所对王某进行了精神鉴定。

  在远离公共舆论8个月后,去年曾轰动一时的“南京宝马肇事案”又重回新闻热点排行榜。10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决定对该案被告人王季进作案时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重新鉴定。

  在这个信息高度网络化的时代,受众对新闻热点的遗忘在加快,同时受众对“旧闻热点”的记忆唤醒也在加快。各色新闻终端的超链接功能会自动关联到同一事件的“此前报道”。靠时间来淡化公众的注意力已越来越困难。

  “南京宝马肇事案”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再鉴定,背景就在8个月前。其时(年9月10日),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证据表明宝马案肇事司机王季进案发前后精神异常。在警方委托的精神病学司法鉴定中,医院司法鉴定所出具有王某“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意见。也正是这一纸鉴定引发了网民的集体吐槽,“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迅速成了网络流行语。

  尽管网上对这一鉴定意见的批评、质疑铺天盖地,但再多的外行批评也无法推翻专业人员的一纸专业鉴定。被害人近亲属虽然对前述鉴定意见不服,也无法重启鉴定。在现行法上,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只有重新鉴定的申请权,至于该申请能否得到同意,完全操持在公安司法机关手中。

  “南京宝马肇事案”被告人精神病学鉴定的重启,就是有被害人近亲属不服前述鉴定意见,而向法院提出了重新鉴定的申请。这8个月,背后经历了多少复杂的博弈,不得而知。秦淮区法院对重启鉴定的推动,也很难解释为对被害人近亲属申请的网开一面--重启鉴定明显有利于法院的裁判结果能够更大限度地为社会所接受。

  问题在于,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出了重启鉴定的请求后,法院对是否应重启鉴定的判断,并无较具体的标准。这一重大的程序问题,若完全交由法官来自由裁量,实在让人心怀忐忑。

  而与法院相比较,当事人向侦控方申请重新进行司法鉴定的难度当更甚。“南京宝马肇事案”中,被害人家属也在是审判环节才“说服”了法院,并推动了鉴定程序的重启。而上一次鉴定却是由侦控方独自决定启动的。

  司法鉴定决定着当事人的生杀予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行法将司法鉴定的启动权仅赋予司法机关,最大的考量就在于若交由当事人,势必导致大量的重复鉴定与多头鉴定,若出现前后鉴定不一的情况,司法官员对意见不一的专业鉴定也无法判断该采信哪一份。

  对司法鉴定启动主体的严格限制,强化了司法权,也便利了审判的顺利进行。但对于有司法鉴定需求的当事人来说,却颇显不公。在当事人权利保障和诉讼的经济与效率之间,还是得权利保障优先,再来谈司法效率的兼顾。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不妨先明确,只要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出了重新鉴定的申请,司法机关原则上应予批准。如不予支持重启鉴定,则应向当事人及时答复否定的理由。这样的改进虽加重了司法机关的义务,换来的却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尊重。重启鉴定制度畅通了,围绕鉴定意见的种种争论才会慢慢消退。

作者:王云帆,天涯法律评论特约评论员

删节版见《京华时报》5月11日A02

完整版网络首发

赞赏

人赞赏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ttx/976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