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该病例诊断应为精神分裂症。
处理方式:应接受精神病专科医生的治疗。案例2:王某,男,19岁,该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生活较困难。一个月前得知其母亲在打工时突然晕倒,医院检查,发现腹腔恶性肿瘤晚期导致内出血所致。4天前其母亲突然去世。
精神状态:神态萎靡、目光呆板、表情忧伤、接触被动。言语减少,语音缓慢,应答被动,后悔自责。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痛苦无助,不知所措。
分析:应激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存在明显的应激事件心理问题出现在应激事件之后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应激事件相关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减退等。
处理方式: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并报告学校联系专业人士对症处理,化解心理危机!案例3:刘某,女,20岁,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贫困。
来访者自述: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我常担心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没什么优点,不讨别人喜欢。总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冷漠、缺乏热情。总之,我感到大学生活非常灰暗,没有任何快乐,多次想退学。几天来,连续几天晚上做相同的噩梦,梦见父亲去世了,我从梦中哭醒,连续几天都很伤心,情绪很低落,无法学习。
分析:该生是由于家庭贫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自己觉得很无助,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由自卑心理又引发出许多不合理的观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更加孤独,陷入了一个自卑、孤独、抑郁的沼泽中而不能自拔。
处理方式:可通过心理疏导或心理咨询有意识地引导她的思维方向,使其重新认识自我,通过激励促其健康成长。一、关于心理咨询(辅导)存在的误区?1、去找人心理辅导的人都是心理有毛病的人甚至心理变态。错。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心理障碍患者是心理咨询的一小部分,发病期的精神病人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辅导并不意味着不正常或心理变态。2、什么是心理辅导?是不是得了精神病的人才去心理辅导。不,不,心理辅导不是看病,它面向的是正常人。当你觉得心里不舒服,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找心理辅导师聊一聊,咨询一下。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啦。心理辅导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享受,它能让你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自信。3、心理辅导者几乎无所不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错。谁都不是万能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辅导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例如求询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等,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4、原来心理辅导就是聊天、安慰人呀。不,心理辅导并不是简单的聊天、安慰人,它有更深的意义。它是一门技术,一门科学。5、心理辅导就是同情安慰,和朋友谈心没什么区别错。心理辅导的目标是鼓励人自助,帮助他经历痛苦,战胜痛苦,走出困惑,它不是同情而是同理。同情只须涉及对方感情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而且心理辅导不替人作决定,能够应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才能进行。6、心理辅导师就是给出解决方案的人错。有人认为心理辅导的成效30%取决于咨询员,70%取决于来访者。咨询员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代替来访者去思考、去改变、去作决定。答案必须由来访者在咨询员的帮助下自己去找。
二、心理咨询的定义?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含义有二:1、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有普遍意义。2、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
三、现代健康观?20世纪40年代WHO章(世界卫生组织)程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即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且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6、接受生活,乐于工作7、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五、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1、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大学,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退学人数在休、退学总人数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分别为37.9%和64.4%。2、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3、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障碍,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在许多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到76.1%多和54.8%多,而神经症中又以神经衰弱为主。因神经症而休学、退学的有,但更多的则仍在继续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已受到严重影响。4、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在大学生中,约1/5的人有各种程度不一的心理卫生问题,至于偶尔出现的、或者轻微的、局部的心理困惑则出现在更多的学生身上,它们不同程度地干扰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5、尽管大学生中存在如此普遍的心理困扰,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二)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问题(考试焦虑、学习恐惧、学习困倦)2、人际关系问题3、青春期问题(体像问题、白日梦、早恋)4、严重心理障碍问题(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人格偏执、强迫症)据调查:高校中真正由于精神疾病而导致自杀的学生只有11.1%,其余的都是出于一般心理问题:生理疾病原因占5.6%,人际关系占27.8%、恋爱问题占有22%、学业压力大占了33.3%。高校学生风华正茂,为何有人易患“心理感冒”?心理学家分析:这也是“成长的烦恼”,处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很敏感。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一旦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面对一时难以妥善处理好的问题就容易走进死胡同,并有可能导致悲剧。对待这一问题,除了应借助新的教育模式外,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心理辅导。(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心理健康:适应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问题、情绪管理问题、各类成瘾问题、各种神经症人际交往与发展: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恋爱问题学习与发展:学习动力问题、学习策略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政治、经济、社会风气大众传播影响:报刊、广播影视、网络学校教育影响:教师、学风、校园文化家庭父母影响:家长、养育、亲子关系同伴群体影响:朋友、异性、交往方式个人条件限制:生理、心理、自我期望(五)成长氛围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娇宠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任性;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
六、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症状1、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2.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动作。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3、抑郁症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4.神经衰弱感情控制能力降低,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觉节律紊乱(夜间不眠,白天无精打采和打瞌睡)。此外还可有心悸、气短、多汗、肢冷、腹胀、尿频、遗精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变态人格、人格异常,指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离状态。一般说来,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系统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一般能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智能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人格的自知,常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但很难从错误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加以纠正。(二)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一方面,骄傲自大,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自我评价甚高;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又过分敏感,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与争执。这类人格障碍多见于男大学生。2、戏剧化型(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种人具有浓厚而强烈的情绪反应,行为特点是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爱虚荣,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关心。自我中心,依赖性强。3、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由于发作过程中其有突发型,类似癫痫,故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4、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自卑,行为退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不能应付。想与人来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亲近。5、分裂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自我形象混乱。这类人的人格在情感、意志、行为上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语怪异,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处于幻想之中,也可能沉溺于钻研某些纯理论性问题。他们回避竞争性情境,对他人漠不关心,独来独往。(三)大学生一般心理异常征兆1、分神: 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该事物的注意失调;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2、记忆减退: 识记和再认.回忆发生困难,识记内容不能有效保保持或保持容量明显减少的记忆失调;记忆减退有明显的阶段性。3、忧郁: 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自怨自艾.沉默萎靡,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感觉;是弥散性的消极心态,其发生通常具有明显的情景性。4、期待性焦虑:担心即将发生的事情会出现最坏的的结局,时刻等待不幸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心态;与以前遭受过的打击.受挫.内疚等活动有关系,与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正常焦虑不同。5、暴躁: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现缺陷;有相当的情景性,与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6、自卑:自我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其情景性是仍然明显,与自我排斥是不同的。7、多疑: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一旦形成比较顽固,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温床,郁猜疑是不同的。8、空虚: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理;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在两种情景下发生:物质条件优越或者心比天高。与慵懶是不同的。9、孤独:孤单寂寞的消极心态;莫明的孤寂.烦恼抑郁。10、心理疲劳:心理精神上的原因导致的无精打采.懶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在两种情景下发生:活动紧张程度过高或者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而令人厌烦的活动。(四)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预兆如果表现出以下任何预兆症状,请立即予以注意,并应视为心理危机处理!敏感多疑;不寻常的信念;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改变;嗜好改变;社交兴趣减退;精神病性症状—幻听、幻视、人格解体;心境(情绪)剧变;个性(行为)改变;死亡(自杀)想法;分发重要的个人收藏物;生活无价值感;安排后事;哭泣求助。
七、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
1、区分轻重缓急一般心理问题:朋辈咨询、心理疏导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师,必要时心理医生介入精神病性:精神病医生科医生对症处理2、预防危机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如果有人有情感危机时,需要采用以下步骤:认真对待、予以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