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社工常见的精神疾病种类二

白癜风专治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趣读社工,品读社工经典

鸣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和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

联合推出的“知识共生计划”

常见的精神疾病种类(二)

0

2

轻型精神疾病

(一)焦虑症

常见症状

焦虑症的症状是精神及身体的焦虑反应,却往往无特别可理解的原因。

焦虑症有可以分为两类:

急性焦虑症患者表现出极度紧张、忧虑、心跳及呼吸加速等;更严重时会感到烦躁不安、瞳孔扩大,有濒临死亡或将要发疯的感觉。而慢性焦虑症患者主要表现出一般焦虑症状,或许会持续几个星期,经常觉得紧张、疲倦、神经过敏、精神无法集中,常因一些小事情而忐忑不安。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的病患在15岁左右的青春期就注意到自已的烦恼较多,事事较敏感、性子急。以后,因生活上的精神压力,使得心思更多、更烦,而引发了种种症状,包括与全身肌肉紧张有关的症状,如肌肉酸痛、容易疲倦、容易惊吓、不安地走来走去;自律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有,心跳快、易流汗等;常常容易担心,感到不安;以及警觉度太高等症状。

(二)强迫性精神官能症

常见症状

通常强迫症状可分为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两种。强迫思考可分成疑问、意念、惧怕、冲动和影像五种性质。患者虽然也自觉自己想法是多余不合理、荒谬的,但是却无法阻止或抗拒它的出现,而每天为其所干扰达数小时以上。强迫行为多数是伴随着强迫思考而出现的,患者为了顺应或抵消强迫思想,而衍生重复行为。

疾病情况

半数以上的强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在20岁以前就会出现强迫症状,绝大多数症状的发生是缓慢进行的,但因为患者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害怕被别人知道,等到他们因日常生活功能受到症状的明显影响而不得不前来求医时,常已独自承受多年的痛苦。

(三)畏惧症与恐慌症

常见症状

畏惧症患者常会害怕一些特定的事件或情境,例如:惧高、怕水、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等。通常这些焦虑症状的严重度会影响到患者本身的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患者会极力避免接触引发焦虑的情境。

何种程度的畏惧是不正常或病态的?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1)对某种对象的畏惧或害怕的程度超过一般人的反应(2)对某种对象的畏惧牢固地置于心里,以至于在看到影像而非真实物体(如图片上的动物)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害怕(3)对某种对象的畏惧程度严重而经常发生,以至于影响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作息和社会功能。

而恐慌症患者常是没有理由地突然发生莫名的心神慌乱,有强烈的死亡威胁感,常会伴随发生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奋的症状,如心跳加快、盜汗、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发抖、呼吸阻塞、一阵冷一阵热、头晕、手脚麻木刺痛、要昏倒的感觉;其中以心跳加快、呼吸窒息感和死亡威胁感与心神慌乱最吓人也最严重。医院急诊室求诊,以后因屡次发作而一直担心有心脏病,在长期不安、焦虑的折磨下却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焦虑性精神官能症,以致长期受苦。

畏惧与恐慌是不同的,恐慌的特点是没有理由的突发性心神慌乱,有强烈的死亡威胁感,同时伴随神经系统功能亢奋的症状。而畏惧则有特定的对象,它可能是某一种动物、人物、特殊物品、特殊处境。

(四)心身症

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身体状态也会影响心理。心身症的临床种类相当广泛且多样化,可能表现于各个不同的生理系统,其严重程度也相差很大。

疾病症状

以下依各个系统常见的心身症大致列举如下:

(1)心脏循环系统:冠状动脉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郁血性心脏衰竭、心律不齐等疾病都和心身症有病程及致病因素上的相关;此外,类似心绞痛之胸部疼痛及非典型之心脏病症状也常是心身症的表现,它们缺乏器质上的病变。

(2)呼吸系统:心身症表现在呼吸系统主要有过度换气症候群和气喘。过度换气症候群常于极度焦虑、害怕紧张时发生。气喘也是常和心身症一并讨论的疾病,遗传、心理因素及环境的改变与气喘的发作皆有极密切的关系。

(3)消化系统:心身症表现于消化系统的临床表征有呕吐、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溃疡等。此外,肥胖症及神经性厌食症亦被视为心身症消化系统的临床表征。

(4)免疫系统:心理状态和压力状态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故各种形式的过敏反应、癌症的产生机制以及自体免疫疾病等都可能是心身症的临床表征。

(5)皮肤疾病:搔痒症是皮肤科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心身症的理论应用在瘙痒症的治疗上有很不错的效果;此外,牛皮癣、多汗症、特异性皮肤炎、荨麻疹等也都可能是心身症的表现。

(6)分泌系统:情绪的变化经由好几个不同的机制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被认为会受到影响,其中和心身症有密切关系的包括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等,其中许多也和先天体质因素有关。

(7)慢性疼痛:长期性的疼痛而且无法确定病因者经常是心身症的一种表现,包括有经常性的头痛、偏头痛、慢性腰酸背痛,以及无法清楚描述的不舒服等。

疾病治疗

在上述的精神疾病中,其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电痉治疗、心理治疗(个别或团体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夫妻治疗),以及复健治疗(职能治疗、社区复健治疗)等。

0

3

儿童青少年常见之问题

及精神疾病症状

(一)多动症

多动症的正式名称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是一种大脑轻微伤害导致无法协调控制能量冲动的疾病。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他们开始可以自由行动后,就会出现活动量大、爬上爬下、横冲直撞以及无法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完成的现象。对他们而言,有兴趣的事情可以较专心一段时间。但除了这类事情之外,要他们好好把事情做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另外一个大问题是这些孩子的冲动控制及协调能力不好,有些则是有触觉防御的现象,常会在与他人接触时出现肢体冲突,让他人误以为这些孩子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二)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却在学习效果上远低于其同伴应有之表现,较常出现的问题有阅读、书写及数学运算障碍等。阅读障碍常见的现象包括:认字错误、读音错误及文句理解障碍。书写障碍常见的现象有:文字扭曲难辨认、左右颠倒、镜射文字、拼字/音错误、书写的文章文句不通难理解、文法错误、动名词不分。数学障碍常见之现象包括数学运算错误、符号理解障碍、运算时数字分组排列问题。通常这些孩子也会有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需要这方面的治疗。

(三)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学生是指思考方式、行为模式表现僵滞,在生活中有显著异于社会生活形态。12~18岁之青少年是人生的风暴期,也是生命个体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开始承接父母、学校同伴及社会环境所给予的压力,受限于本身经验能力不足仍想依赖他人,但又期待独立自主,既矛盾又敏感,容易受伤害。脆弱的心灵很在乎别人的批评,担心自已表现不佳,因此常常焦虑不安,情绪起伏变化剧烈。如果纾解不当,轻则行为乖僻,重则衍生疾病。

发病情况

儿童前期(5~7岁)倾问于目由表达情绪,勃然大怒为常见之情况;富于想象力,常因此而产生恐惧;开始会争取大人的注意与关心,并有嫉妒的情绪表达。儿童中期(8~10岁)逐渐会注意到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的批评较敏感,在乎自己是否被人喜欢。儿童后期(11~13岁)会因与大人之言行准则冲突而产生调适上的困难,开始出现寻求独立的情绪反应。如果这种情绪问题持续下去,甚至会因此而变质,会开始出现种种行为规范的问题。

疾病治疗

以上之儿童及青少年这些方面的问题,可进行药物及其他几种方式的治疗:

(1)从药物或食物控制方面,由专科医师视实际需要给予处方;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并避免高热量食物及碳酸饮料。

(2)着重亲子关系的调整与早期经验的发掘,实施游戏治疗、音乐治疗、沐浴治疗、艺术治疗,使其心情安定,情绪稳定。

(3)运用教育训练原理,如行为改变技术、注意力集中训练,有助于学习活动;或增加自我控制力的训练,学习放松及逐步完成事情的技巧,练习对自己的行为做自我反省与评鉴等。

音频录制:维维

文稿整理:维维

排版设计:贰一

文章内容有部分修改,如需阅读原文欢迎扫码前往

图书链接《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s/981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