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早在公元前年埃及的文献就提到了抑郁,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也早已提及。“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常常心情沉重,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做事缺乏动力,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兴趣,自信心下降,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人整日忧心忡忡、胡思乱想、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动作变得迟慢,有时甚至可有自杀的念头或行动。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地来回踱步、搓手、揪头发,或无目的地摸索,这种人特别容易自杀。
早在年前,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将抑郁界定为一种气质类型,称为“忧郁质”。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它再也不存在了,常常我们最心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通常,由这些明确现实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是正常的、短暂的,有的甚至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临床上所谓的“抑郁症”与一般悲哀的情绪不同。前者悲哀的情绪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当抑郁症状持续一定时间,并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破坏了你生活的很多方面,包括你的工作、社会和家庭生活时,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否是“精神病”
抑郁症是精神病吗?首先必须对“精神病”有正确的认识。提起精神病,一般人会马上联想到“脱线”、“发神经”等等,认为精神病患者必定的疯疯癫癫、行为古怪、生人勿近的危险人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精神病实际上分成很多种类,病情轻重不一,对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各异。其实,人们生活在现今社会,经常要面对效率高、节奏快的要求及所带来的压力,随时都会在精神心理上受到各种困扰,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精神疾病,不仅对个人,还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精神疾病是在受到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而导致认知、情感、意识及行为等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如偏执、认知、情感、意识、感应等障碍而产生恐惧、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等。可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为了消除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误解,目前已用“精神障碍”一词来代替原来常用的“精神病”。精神障碍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资料,平均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或重的精神障碍。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的分类。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高涨者就属于躁狂症,心境低落者叫抑郁症,如果心境高涨和心境低落交替发作,我们就称为躁狂抑郁症。因此,从广义上讲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