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看这篇之前,先请选一下你所遭遇的情绪困扰(多选),之前群里妈妈也做了这样的投票,后来我请心理咨询师余婧在课程群里做了一场针对性的分享。这篇是整理稿,也希望给大家一些安慰和帮助。
新妈妈心理调节微课我是余婧,80后娃妈一枚。硕士毕业于悉尼大学健康心理学方向之后,我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领域。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注册系统心理师,目前一边带娃一边在北京做心理咨询工作。
新妈妈,新问题下面我根据小土之前搜集的问题,关于新妈妈的心理调节做一些讲解,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新妈妈的压力是一个既具体又庞大的话题,我看了小土收集的新妈妈问题投票,问题基本可以总结为三大块儿:1、“我不够好”娃睡多了,睡少了,有没有毛病,哭闹咋整,病了咋整……表面上看起来矛盾点在娃身上,但往下追问,为什么你承受不了呢?其实重点在妈妈自己身上。大多数对娃的担忧焦虑,实际上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这一块儿是新妈妈们情绪最容易波动的主题。
2、“资源太少”新妈妈睡不够,纠结上班还是带娃这类问题讲的是可利用的资源不足的主题。但资源充足是相对的,资源不足是绝对的,这可怎么办呢?3、“人际难搞”队友,婆媳关系,甚至母女关系,这也是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处理好了如虎添翼,处理不好烦上加烦。
初为人母的压力初为人母通常是人生最大的喜悦
但与此相伴的,是新妈妈们面临的巨大压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首先是身体的变化:极为严重的睡眠不足首当其冲;
其次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伤口恢复都会迁延一阵子,造成的生理痛苦在所难免;
激素水平的变化十分剧烈,让新妈妈像在陌生的水域行舟,情绪的小船儿说翻就翻;生育后阴道粘膜脆弱干涩,性生活疼痛非常常见,再加上性欲减退,如果老公提出要求,满足吧身体难受,不满足吧久而久之又可能影响夫妻关系,至于身材走样等生理压力,更是不一而足。心理变化同样带来巨大的压力:孩子仿佛一个无底洞,不满足ta内疚,满足ta崩溃,很多妈妈会感觉整个生活被孩子吞噬了;焦虑感也是非常重的情感负荷,面对未知和无常,还有这么小的生命,太多失控感,太多不确定了,焦虑、紧张随之而来,压得很多妈妈喘不过气来。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压力:原本夫妻二人的家里要挤进来好多人,小宝宝、老人、保姆……等等等等,处理跟这些人的关系劳心劳力。人生重心的变化同样会带来很大压力,新妈妈们无论之前的重心在哪里,都不得不暂时将重心转到育儿上,之后一部分人逐渐回归事业,一部分不会,但无论如何,这种生活重心的巨变也是很大的压力之源。
这个量表叫“生活压力事件评量表”(SRRS)。
过去1年内压力总值在~为轻度压力,患有抑郁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的概率为30%。
如果到了~的中度压力,概率为50%。
如果到了以上的高压区,则概率上升到80%
(当然,这是美国人的常模,中国人比较皮实,但仍然很值得借鉴)。
各位新妈妈算算自己的压力值,是不是都蛮高的?在这么大压力下,我们崩溃一下子真的不是自己的错。
如果哪位妈妈的分数的确比较高了,要正视起来,主动积极地减少压力源、引导情绪,避免各类身心疾病的发生,特别是:
产后抑郁内分泌变化的影响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内分泌环境变化极大,尤其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这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高发,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她对抑郁症的易感性。躯体疾病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产后抑郁高发,感染、发热等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孕期情绪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亲朋离逝等都会使孕妇更易产生产后抑郁症。很多女性在孕期已经会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产后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完美主义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遇到困难时不愿求助,造成适应新妈妈角色的困难。缺少支持如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产后抑郁的概率也会上升。还有很多原因难以穷尽,并且在诸多压力下,即便没有产后抑郁,新妈妈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怎么应对呢?1不必做完美妈妈如果各位妈妈身边有非常完美主义的同事,努力在做得各种完美各种好,无论工作生活还是人际,请问,生活中和他们呆在一起感受会如何?很多答案都是:累。和孩子的相处也一样,而孩子对家长的情绪体验是格外敏感的,如果妈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太苛刻,那么自身的焦虑水平也是很高的。
这不但让妈妈自己容易抑郁,而且孩子的焦虑也会随之增高,就更可能出现情绪反应(哭闹等),这时妈妈会进一步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更加焦虑,由此恶性循环。更何况,在焦虑态的妈妈对孩子的观察能力会下降,进一步恶化了这种状况。
所以,做个“差不离的妈妈”、“还不错的妈妈”、“说得过去的妈妈”、“还可以的妈妈”(Winnicott称为goodenoughmother)有时反而是个更良性的状态。
婴儿有很多让父母无所适从、失控的投射,耐受这种焦虑性的投射,做到“还不错的回应”就足够了。
要给婴儿积极的关爱,也要相信婴儿内在的力量,有时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超过我们的。
须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和谐的夫妻关系,自我实现的人生榜样,孩子在身边长大并给予平衡的关照(平衡即承认有限,兼顾多方)。
做到这些,孩子就大概率不会有什么问题,过度付出对孩子并不好。
2不存在“最好的抚养”网络发达,各种育儿理念都广泛传播,一片混战下无数妈妈就陷入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带,生怕一不小心伤害了孩子”的焦虑中,再加上老一代的育儿理念和我们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焦虑。但实际上,最核心的一个准则被忽略了,就是“针对个体而言,我们其实找不到‘最好的抚养’”
无论是什么学说,都承认一个共识: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而这意味着我们其实找不到一个确保孩子以后有美好人生的方法,这种焦虑是无论做多少研究都无法彻底消除的,耐受就好。
所以,其他一万个孩子有多大概率长成什么样子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面对眼前这个孩子,我们用心地去体验、感受、观察、互动,找到更多可以调动的资源,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做出一个“还不错”的选择,这就足够了。这方面推荐陈忻老师《养育的选择》这本书缓解焦虑。3“宝宝哭不哭”不是“妈妈好不好”的金标准婴儿的哭泣会给妈妈们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话题。哭是婴儿非常重要的与外界交流的信号,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婴儿的哭泣:饿了哭尿了哭困了哭无聊了哭想换人抱了哭……
许多妈妈面对孩子止不住的哭,自己就会非常崩溃,会非常焦虑地找原因,如果婴儿的哭泣长期无法安抚,妈妈们的焦虑就也要爆表了。
而事实上,有时婴儿的哭就是没有原因的,或者找不到原因的,这些哭并不会真的造成ta的生理伤害或者心理创伤,让ta哭过去就好了。
想让ta体验到母爱有的是机会,只要母婴之间的底色是积极温暖的,通常孩子的底层安全感就不会有大问题。
一个平时得到充足关爱的婴儿,也不会因为几次哭着入睡,而给人生染上绝望底色。婴儿哭泣并不说明妈妈是个坏妈妈,在确认婴儿生理健康、也没有饿了尿了等问题的前提下,妈妈们要学会耐受婴儿的哭泣而不自责与过度焦虑——就告诉自己,ta在发泄情绪。这一点说来容易做来难,我自己知道这些,在孩子哭的时候也还是会焦虑值嗖嗖地往上窜,究其原因,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太习惯“以己度人”了:成年人的情绪是有一层防御机制过滤的,如果一个成年人像婴儿一样大哭,往往是内在痛苦已经积累到相当高的程度了,但婴儿没有这层过滤机制,所以有时虽然他们哭的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但可能只是憋了泡尿,还没学会顺畅地撒出来而已。所以,作为新妈妈的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婴儿的这个特点,积极北京中科医院爆光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