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
春日已近尾声,岭南地区挥别乍暖乍寒、潮湿多雨的天气,进入又闷又热、潮湿多雨的阶段。
看看“五一”前一周的天气↓↓↓
你是不是像小管家一样,身体每个毛孔都感受到了森森的湿意。
心情如图
神经科专家告诉健康小管家,岭南春夏之交潮湿多雨,容易诱发四类神经系统疾病,尤以病毒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为代表。青壮年比其他人群更容易中招,加上它们经常发生在感冒发烧之后,患者经常因误诊或拖延救治而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通讯员江澜
医学指导/医院神经科主任陆正齐
潮湿天“过劳人”神经系统变“脆弱”29岁的涂先生是网游骨灰级玩家。最近12年,他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白天刻苦读书/上班,晚上通宵鏖战,从未错过游戏世界的任何一场重大战役,也没影响自己在职场顺风顺水。然而,上个月,在公司连续三天加班后,他又应队友之约一起通宵攻伐。几天后,他的手臂无力,面部刺痛,视力也急剧下降,被初步诊断为一种主要侵袭中青年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
“从春节起,神经科门诊有四类病人明显增多。”医院神经科主任陆正齐说,这四类疾病分别是病毒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格林巴利综合症为代表的周围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春天多发神经病与天气有莫大关系。“潮湿多雨的天气给病原孳生创造了理想环境,病毒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就容易出现。”陆正齐说,季节更替时人们往往感觉不适,加上受所谓的“春节疲劳综合征”影响,人体免疫力低下,往往也是免疫性疾病高发的时期,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新发和病情复发的患者往往会扎堆就医。此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在春天也比较容易发病。
谁易“中枪”?儿童、青年、青壮年陆正齐分析,从侵袭人群方面看,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儿童和青年,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侵袭青壮年,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各个人群都有可能中招。
“中青年人士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群体常常不太重视保健,又常因工作和游乐而过劳,给病原以可乘之机。”他说,发病后,中青年患者往往不能尽快就医,或希望通过治疗,让自己尽快回到患病前的状态。
实际上,尽管如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许多疾病尤其是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很难改善到损害出现之前的状态。患者如果对治疗抱有过高期望,对康复效果患得患失,会影响疾病的长期防控。
陆正齐说,除了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及时察觉疾病的早期信号,越早进行干预,越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别过劳预防感冒让心“放晴”陆正齐特别提醒,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要尽快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神经系统的损害,传统医药治疗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只能作为辅助,不能取代西药治疗,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
从预防的角度来说,陆正齐建议,中青年要特别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熬夜、过劳。春季饮食宜清淡,避免吃太多油腻食物。由于受凉感冒等可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发作,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即时加减衣物。
此外,春季受潮湿天气影响,人们的情绪容易陷入低潮,特别是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时候,而心情压抑焦躁也是疾病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吸取正能量,多从好的方面思考问题,经常给心灵减压,让心“放晴”。
话你知
这四类“神经病”你不得不防
感染性疾病发热头痛有细微差别1.感染性疾病
最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春天是感冒发热的高发期,而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出现在感冒发热之后。“常见感染性神经疾病都会表现为头痛、发热、抽筋、昏迷,”陆正齐指出,严重时可致死,但在症状上又有所区别。
如果高热40摄氏度持续五天,出现头痛、抽筋、意识障碍等症状,很可能是病毒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发热五天以上、一个月之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则有可能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低烧五天以上,出现盗汗、消廋、纳差,则有可能为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频繁复发可致病情加重2.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名字又长又拗口对吧?但其实你只要早知道,这类病主要有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等。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表现是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有些患者从手指开始逐渐身体麻木、眩晕甚至小便失禁,有的视力下降,有的走路一瘸一拐,表现很像中风。但多发性硬化更青睐年轻人、女性,患者平均29岁,通常为20~40岁。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可以在几天之内单眼或双眼失明,同时或先后出现截瘫,症状与多发性硬化较为相似,但比多发性硬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女性更多见,发病年龄平均39岁(30~50岁)。
此类疾病常侵袭青少年以及中青年,需要进行长期治疗。
长期患病常引发焦虑、忧郁、躁狂等精神症状,患者自杀率较高。
3.周围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还是很拗口的病名,但症状很直白,通常患者会先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五天到一个月内,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分布的瘫软无力,且症状逐渐向上蔓延,有些病人最终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4.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这个名字好像好理解一点,它以重症肌无力为代表。重症肌无力的突出特点是眼睑下垂、重影,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吞咽、喝水困难,四肢无力,最终出现呼吸困难和四肢瘫痪。患者出现的四肢无力具有波动性,即“早轻晚重、运动后加重”。如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取得很大进步,病人可以长期生存。
陆正齐指出,该病可侵袭各个年龄段,但老人往往由其他疾病引发,例如得了胸腺瘤后出现重症肌无力,而中青年患者多属于原发性疾病。
图/Gettyimages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六种头痛不能拖,会要命!
舌头越想越痛或为精神敏感
三叉神经痛当心六种“假面目”
六科专家联手推出“科学熬夜全攻略”
熬了夜再补眠?只够补心理疲劳
抑郁症易导致骨质疏松和暴力行为
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