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部从心理学角度看,非常经典的电影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欣赏#

彭萦:

周末了,屯片!

推荐几部从心理学角度看,非常经典的电影

by陈卓

看到这个问题,自己也看过近千部电影了,就选出其中与心理学角度最接近的几部,又精彩的,给大家列出来:

在回忆这些电影之前,我最先想起的三部电影,首推:《爱德华大夫》

「希区柯克不愧为电影大师,用精神分析的梦理论支撑整个剧情,结构严谨扎实,结尾又让人惊叹,相当精彩的构思。放心看吧,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部我想到的是:《撞车》

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许多人对这部电影颇有微词,认为它借着政治正确的东风登上了奥斯卡,也有人批评它匠气过重。不过我觉得:

「这部电影,将人与人之间的歧视行为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里的每一个人,即是受害者,又伤害了他人,每个人即是恶人,又是善人,但无论害与被害,善于不善,都在文化的大熔炉下变成非善非恶的人。警察、店主、锁匠、抢劫犯、医生各色人物都成了洛杉矶的种族问题的缩影,看完以后,真让人想说一句:这就是美国,这就是洛杉矶,一个流淌着多重文化血液的地方。」

这部电影,会让你看到赤裸裸的歧视行为,看到被不同文化浸染的人们如何在不理解中走向毁灭,又在相互理解中得到重生。

第三部:《心灵捕手》

在我心里,除了《返老还童》和《教父》系列的Numberthree。用令人赞叹的角度,剖析了一个经历不幸的天才如何在周围人的鼓励中迷途知返的故事。这部电影对我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因桑恩老师那段震撼人心的独白,和其中一句至理名言:

「成功的含义不在于要取得什么,而在于你从那个奋斗的起点走了多远。」

这部融合了励志、友谊、人道、爱情等多元因素的电影,会让你看到人性的卑微和浩瀚,让你懂得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如何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送一句话给那些挣扎在困境中的朋友一句话:「一次两次失败,哪怕是一百次失败,都不会让人变成一个坏的、不值得爱的或者无能的人。」所以,放手去爱、去接受他人吧,相信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分。

在这三部电影过后,是两部描写扭曲心灵的爱与恨的电影,是伟大的电影,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穆赫兰道》

号称是史上最难解的电影。同样是关于梦的理论的电影,与前面通俗易懂且掷地有声的《爱德华医生》不同,这是一部难解的电影,因为它穿插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的运用。电影拍到这份儿上,我只能说这是冲着艺术去的,票房不好?那算什么....看不懂?咱高端~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很难说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事实上大家普遍认为导演影射的是「平等」这一主题。一个身居他乡的由于性生活而与妻子离婚的悲惨男人,如何在回到自己家乡重振雄风,却又设计让妻子深陷囫囵。这让我想起心理培训时老师的话:性问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更多的心理上的问题。客居他乡在陌生文化中无所依存的男人,也丧失了身为男人的能力和尊严。而作者用这个事情映射平等......

「爱你,报复你,伤害你——让你痛苦、绝望;让你在痛苦、绝望的煎熬中依然爱我,让你打碎自尊低声下气;让你在低声下气中知道我多恨你,让你知道我多爱你。」

后面这几部,都涉及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1.《沉默的羔羊》系列

应该算是心理类影片中名气最大的一部,而且连拍四部。老实讲,我并不喜欢第一部,可能由于年代的关系,太靠前了。与第二部《汉尼拔》相比,第二部中,汉尼拔医生切活人脑吃的经典镜头更让人回味无穷......第三部《红龙》就是一部废柴。我最喜欢第四部《少年汉尼拔》,看巩俐东亚女人魅力自由挥洒,与汉尼拔魔鬼的诡异相印成趣,外在的美与内心的丑的剧烈冲突,汉尼拔医生的专业与杀人的无情,畅快淋漓...

2.《一级恐惧》

虽然封面上是这位帅气大叔,但真正让人惊叹的是诺顿扮演的假精神病患者。这部片子一反对精神分裂、多重人格题材的电影的故弄玄虚的刻板印象,站在了法庭的角度看另一种伪装的可能,算的上精彩。也对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做的往往是善行的一般式思维提出了挑战,如果是恶怎么办?如果我们无形中帮助了恶棍又如何?

3.《罗生门》

黑泽明大师的经典作品,与他被奉为经典的《七武士》相比,由于本人审美能力有限,觉得此片不仅短小精悍,而且思维严密,浅显易懂又意义深刻。

这部电影从一件杀人案中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每个人由于动机不同,所给其他人描述事件的原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辣讽刺了人性中自我的偏向性,证实了不同观察视角下的旁观者行为人偏差,经典~

4.《猫鼠游戏》

小李子与汤姆汉克斯主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经典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主人公以成功的假扮泛美航空的飞行员、哈佛大学毕医院主管、又成为伯克利毕业的助理律师,后来改行制造假支票,其高超的伪装和骗术骗过了非常多的人,令政府机关的要员们束手无策。

5.《飞越疯人院》

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内容就不赘述了,结尾相当震撼。当然除了结尾,就一切无感了。选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反映了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前,精神病院的一些现状。最近也在看这方面的书,觉得它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刻板印象,特别是护士和精神医生对精神病患的冷漠,对自己权威的维护,这样扭曲的关系,让人不敢深思。这也许就是罗森汉恩实验之所以震撼的原因吧。

相反同一主旨的另一部电影——《再生之旅》,基本上是对罗森汉恩实验的现代视角的解读。

6.《禁闭岛》,《致命ID》,以及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和《迷魂记》

之所以把这两部电影放到一起,是因为它们同属一个题材,同属将精神疾病「妖魔化」的电影,这两部电影的水平算是同类题材的翘楚。但是我不喜欢它们,我认为它们企图用精神疾病作为鳌头来娱乐大众,事实上它们做的很成功。这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对心理学电影的刻板印象,所以我在此说一句——这是商业惊悚片。

当然,和这部电影同行的,还有那部我怎么看都不喜欢的《搏击俱乐部》。不过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那么一定不能不提希区柯克的另外两部经典电影——《惊魂记》,以及《视与听》评出的世界影史第一电影的——《迷魂记》。

前者是这个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一系列后来的精神病题材的电影都有借鉴,而且相当简练与震撼。

《迷魂记》于年登顶影史第一。

7.《自闭历程》

讲述一名自闭症患者如何战胜疾病,取得学位,融入社会的故事。根据美国动物科学家、畜牧学博士——天宝·葛兰汀自传改编的电影,非常励志。

同题材的电影,还包括《叫我第一名》和《国王的演讲》,这三部电影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自闭历程》的作者还在TED发表了自己的演讲,TempleGrandin:Theworldneedsallkindsofminds。

8.《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及库布里克大师的经典作品《发条橙》

这两部电影同属科幻心理题材,用当时属于超时代的技术(现在未必无法做到,来反讽当时社会的一些文化热)。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记得我上高中时CCTV1的周末影院播放了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还记得看到查理最后又回到他原本生活样子,泪奔如我.....这部电影,改编自丹尼尔·凯斯的同名小说,年中篇获得「雨果奖」,长篇发表获得「星云奖」,这两个奖项代表了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这部作品,是站在自20世纪30年代心理测量学中智力测试开始盛行,社会对智商无比推崇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智」小说,也是反智主义的代表作。我心目中最棒的科幻心理电影,没有之一。

而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则是着重讽刺曾经的厌恶疗法。这部片子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是否为了让老虎不再害人,就拔掉它的牙齿?从某个角度看,这部片子对美国社会更大的意义在于:是否为了减少凶杀案的发生,就要禁止枪械?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发条橙》这部电影,是站在一种伦理的角度,考虑拔掉老虎牙齿的问题。时至今日,厌恶疗法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非常少见于应用在心理矫正中,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反应的那个伦理问题:「让一个坏人不再伤害社会,是否就要剥夺他攻击行为的权利?」———NO!

9.《浪潮》及《死亡实验》

社会心理学领域经典实验的电影再现版,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米尔格莱姆无条件服从实验、津巴多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时候的震撼。如果说物理学最让人瞠目结舌是电子的衍射,那么社会心理学界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20世纪70年代的这两个实验。

这两部电影同时再现了这一主题,《死亡实验》更是以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原型而创作的。这两部电影,引领我们思考,善恶这种简单的两分法,能否用来定义复杂的人?或者更进一步的问,在经历了这场善恶拷问之后,我们究竟是自己人格的主人,还是服从于周遭情境的奴隶?

10.《玛丽和马克思》以及《头脑特工队》

同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感谢

未知花的补充),当我们孤苦无依,当我们没有朋友,谁能带给我们内心久违的感动?

一部用普通人的孤独,印证孤独症患者如何在孤独和绝望中挣扎的动画片。导演半自传体的讲述,那让人不适的画风,都让这部片子更加感人至深。「你是我的朋友,唯一的朋友...」,与最初《心灵捕手》更加显著的爱情主题不同,这部电影着重于「朋友」,并且在此基础上走的更远。

有时候我觉得,对于人类而言,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亲密关系的温暖,莫过于爱的相互支持和包容。

一部容科学理论与幻想的电影,编剧的确大开脑洞,很值得推荐的一部动漫。

时至今日,我觉得这篇文章已经自己成为一个很兼顾各方面的系列了,如果强行添加总会破坏它的完整。但是,的确有一部很值得加进来。

它就是《狩猎》。

很简单的故事,很震撼和耐人寻味的结局。但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是我要将它加进来的原因——它是对自弗洛伊德以来性侵压抑记忆理论的无情嘲讽!关于童年性侵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咨询的敏感问题。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性侵导致对童年屈辱记忆的压抑遗忘。但是这与现代记忆理论,越是能够唤起巨大情绪的记忆,越是记忆深刻存在明显的矛盾。孰是孰非?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童年性侵记忆唤起」问题的复杂面——付诸法律和道德审判的可能性不仅仅有正义的伸张,还可能是众人唾弃和妻离子散的冤假错案...而海报中男主角在教堂回头凝望的画面尤其令人落泪...

詹妮弗.安妮斯顿曾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一切结束的时候说,我已经懂得生活的所有意义。」

我也希望如此。

最后的最后——

通过观映这些影片的,阅读书籍,丰富个人的阅历,我们也许会执着某些东西是对是错,某些理论是真是假,某些心理学的观点是否真的已经穷尽「人」的问题,或者,也许你会疑惑现在这个学科为何仍旧有许多未解之谜。

你会疑惑,并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你会发现好奇心如气球般膨胀起来......

那就去探索吧!正是对这些疑问的回答构成了我们去阅读、去观影的意义......

「我们不应停止探索......

所有的探索终将回到原点......

并重新认识该处。」

——T.S.艾略特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的陈卓

原文链接: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s/97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