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年前,
医院生孩子的死亡率高达
30%,
孕妇们宁愿在家里,
甚至在路边小诊所生孩子,
医院。
许多孕妇哭着跪下求自己的家人
医院,
因为这一去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整个医学界都认为孕妇这么高的死亡率
是上帝的旨意,
直到他的出现。
他发现了一个人类医学史上
最著名的黑历史之一——
产妇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
竟然是因为医生接生前不洗手...
年7月1日,
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IgnazSemmelweis)
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富裕的家庭。
作为世上极为幸运的一小部分人之一,
他从小养尊处优,家庭和睦,
成绩优异的他在大学毕业后,
成为了一名医生。
他很喜欢小孩子,
每当看到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呱呱坠地,
他总感到无比的欣慰。
年,
塞麦尔维斯进入维也纳
医院,
正式担任产科医师。
然而,
当时一个在大家眼中习以为常的事实
让他心痛不已——
一个很可怕的疾病“产褥热”
在产妇中发病率极高,
而死亡率也接近%,
几乎每个孕妇中
就有20-30人会死于这种疾病。
那个年代的医学水平与如今有着天渊之别,
医院只会针对患者的
具体症状进行单独的治疗——
如果发炎了,
医生会认为是血液多了造成的肿胀,
治疗手段就是放血;
如果发高烧,那就给患者散热;
倘若呼吸困难,
那就是因为空气不流通,
治疗手段就是开窗通风...
可想而知,这些隔靴搔痒的治疗措施
对于治疗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些不幸的孕妇们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甚至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患病的准妈妈们
只能在高烧中打着寒战,
在小腹剧痛中嚎啕挣扎,
在持续的痛苦中逐渐死去。
一个深秋的雨夜,
又一名产妇死在了塞麦尔维斯的面前,
只剩下刚出生的宝宝哇哇大哭,
持续几天目睹自己的妻子备受煎熬
最终在痛苦中死去,
一旁的丈夫眼噙泪水,
只剩沉默。
塞麦尔维斯决定,
他一定得想办法扭转这种状况。
他先跟其他同僚共同研究。
患者死亡后,
按照惯例医生要对其尸体进行病理解剖。
他们仔细研究了
因产褥热而死的产妇尸体后,
提出了多种的死亡原因的假设:
医院、
产褥热可能与磁场有关、
白色的液体是产妇腐败的母乳、
产褥热不过是由于产妇的恐惧心理造成…
这些不着边际的说法当然
没有说服塞麦尔维斯,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
医院的妇产科分为两个规模差不多的病房,第一科病房由妇产科医师和
医学院的学生负责接生,
而第二科则由助产士接生。
按常理而言,
由更专业的医学人士负责的第一科
理应更安全,
但经过统计,
第一科产妇的死亡率
竟是第二科的2~3倍甚至10倍。
正当塞麦尔维斯对这反常的
死亡率差距一筹莫展,
他的好友,勒什克医生因为意外突然逝世。
奇怪的是,
作为男性的勒什克医生,
死亡症状和死于产褥热的产妇几乎一模一样!
塞麦尔维斯注意到,
好友在死前曾对
死于产褥热的产妇进行尸检,
且不慎划破了自己的手指。
第一科的医生和实习生常常在解剖完
尸体后就会就来到产科查房,
然后直接用解剖过产褥热
尸体的手为产妇体检接生,
而第二科的助产士,
则从未被赋予资格参与尸体解剖。
他由此作出一个十分大胆的猜想,
一个显而易见却一直被所有人忽略的事实:
医院里发生的产褥热,
有很大的可能性来自于
医生们自己受污染的双手与器械。
医生没有经过充分洗刷与消毒的双手,
直接将“毒物”带给了产妇。
实验支持了塞麦尔维斯的猜想。
在对医生的双手和医具进行消毒后,
医院产褥热的病死率有效地
从18.27%直接降低到了0.19%!
经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归纳、推理和总结,
年,塞麦尔维斯终于在
维也纳医生公会的演讲上,
向世界展示了他的发现。
然而,
每当有崭新的事物横空出世时,
首先迎来的总是排斥。
塞麦尔维斯的研究结论触动了
许多医学前辈的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遭到了很多当时医学界权威人士的反对,
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导师。
这些人为维护自己虚假的尊严,
最终在年的3月
医院。
尽管医学界的排斥让
塞麦尔维斯身心备受折磨,
但他从未放弃坚持正确的事,
他立志将真相公诸于众。
回到故乡的他接手了
医院的产科,成为了产科主任。
他要求自己管辖病房的医生和护士门
严格执行消毒双手与器械的要求,
这使得病房产褥热的发生率急剧下降,
平均死亡率仅为0.85%;
与此同时,
医院产科产妇的死亡率直线上升,
死亡率当即恢复到15%。
年,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用德文出版了
《产褥热的病原、症状和预防》,
这本书详细的描述了他的理论与实验,
也针对性地回应了那些攻击他的言论。
这本书当然遭到了医学界的压制,
几乎所有的医学期刊
不再发表他的文章。
孤独与悲愤之下,
塞麦尔维斯的性格变得固执好斗,
他一次次的发表着公开信,
一次次的批判着产科的医生,
将他们称为“妇女屠杀的参与者”。
一直被周遭排斥的塞麦尔维斯,
因长期的心理压抑变得精神错乱。
年,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的他被
妻子与好友送进维也纳的精神病院。
7月,塞麦尔维斯遭到了
精神病院守卫的殴打,
受伤的他不幸感染了细菌,
半个月后,败血症终于结束了他的痛苦。
他的葬礼
只有导师等寥寥几人,
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以抱恙在身为由没有出席。
直到死前,他都处于深深的绝望与自责中。
幸运的是,
这个故事最终迎来了一个好结局。
塞麦尔维斯去世两年后,
巴斯德发展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
塞麦尔维斯提出的“尸体颗粒”
终于能在显微镜下被人们看到。
在此之前,塞麦尔维斯只能凭借着现象
推断有“尸体颗粒”(也就是细菌)的存在,
并未真正观察到“尸体颗粒”。
而后李斯特
也向医学界证明了消毒的重要性。
终于,
不仅是孕妇生产手术,
所有外科手术的术前消毒的步骤
得以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曾被称为“医学界叛徒”的
塞麦尔维斯得以正名,
并被后人尊为了“母亲们的救星”。
《产褥热的病原、症状和预防》
成为了“科学史上最有说服力、
最具革命性的作品之一”。
纪念塞麦尔维斯诞辰周年,匈牙利共和国于年发行面值为50、福林的银币和金币
如果塞麦尔维斯
一开始只“管好自己的事”,
最终会成为备受尊敬的教授,
度过幸福美满的一生。
但他没有安于现状,
他放弃了自己本可养尊处优的人生,
选择为了人类、为了科学、为了追求真实,
走上一条饱受煎熬的道路。
在塞麦尔维斯的遗书里,
有这样一段话:
“回首往事,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终将消灭这种产褥感染,并用这样的欢乐来驱散我身上的哀伤。但是天不遂人愿,我不能亲眼目睹这一幸福时刻,就让坚信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信念作为我的临终安慰吧。
”纵使需要经过多年的沉淀,
真相终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塞麦尔维斯的所有付出终究没有白费。
人类文明的进步,
得益于无数个像塞麦尔维斯这样,
为了正确、为了真相敢于斗争的人。
感谢塞麦尔维斯坚持消毒的正确性,
感谢哥白尼没有放弃日心说,
感谢图灵宁愿因为同性恋身份被化学阉割
也要继续完成自己的研究。
谢谢你们的坚持,
带我们走到今天。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