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年,我创办了一家心理测量公司,其中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提供各类心理健康设备。对心理健康这个行业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感叹它之落后与国人之不重视;另一方面,又感叹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越来越多人的实际生活。今天,特整理关于心理健康的七个事实,也给大家七条建议。
1.心理健康问题,比你想象的要远为严重说一篇最新的大型调查报告结果。年2月18日,《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的大型科研项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大规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调研了全国31个省人,结论之一是,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9.32%。
给你的建议:重视自己、重视家人的心理健康,不要掉以轻心!接下来我会谈到,有些心理健康问题,能在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恢复效果会很好。
2.心理健康问题,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目前,权威的心理健康病症分类,可以参考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最新版本为DSM-5。总计包括20大类精神障碍。
我一一摘录大类如下: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分离障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喂食及进食障碍;喂食及进食障碍;排泄障碍;睡眠-觉醒障碍;性功能失调;性别烦躁;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神经认知障碍;人格障碍;性欲倒错障碍;其他精神障碍。
给你的建议:相信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么多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你短时间自学、看几本心理学书籍能解决的!接下来我会谈到,该如何选择专家。
3.焦虑、心境障碍、药物成瘾、间歇爆发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是中国最高发的五类心理健康问题这么多心理健康问题,你或家人最容易中枪的是什么病症?看两个大型调查结果。第一个依然是出自黄悦勤教授团队的成果。前五大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别是:
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为4.98%;
心境障碍其次,患病率为4.06%;
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第三,患病率为1.94%;
间歇爆发性障碍第四,患病率为1.23%;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61%。
这里专业术语较多,解释一下。焦虑障碍容易理解,往往涉及分离焦虑、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等。心境障碍是很大的一个谱系,包括抑郁、躁狂等等。通俗地理解,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类的情绪障碍,无论是悲伤还是兴奋,都比别人的情绪来得更猛烈。酒精药物使用障碍主要指药物成瘾、吸毒那些;间歇爆发性障碍主要是指冲动控制障碍那些。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痴呆症这个更常见了,容易理解,不再解释。
给你的建议:常见心理健康疾病往往是因为我们携带着石器时代的大脑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因此,你需要借助现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升级你的大脑。更清晰地明白大脑工作原理,避开一些诱发心理健康高风险的场景。比如不好的团队氛围、喜欢语言暴力的老板。
4.警惕儿童的自闭症、多动症与老年痴呆症黄悦勤教授团队的调研还有个数据,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接着,我们再看一组欧洲的数据。该研究包括欧洲30国万人。研究发现,欧洲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焦虑症(14%),失眠(7%),重性抑郁症(近7%),躯体形式障碍(6.3%),酒精药物使用障碍(4%),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多动症,青少年则是5%)和老年痴呆症(60-65岁之间1%,85岁及以上30%)。
与中国的统计相同的是,焦虑抑郁躁狂三大怪,外加药物成瘾是人类始终需要面对的心理顽疾。与中国的统计不同的是,欧洲这份报告还统计了青少年与老年。青少年常见多动症;老年常见老年痴呆症。不过这两份大型调查报告都没有统计自闭症。其实,自闭症的患病率也在与日均增。在中国,自闭症经历了由罕见病到流行病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中国约有万自闭症儿童,自闭症群体超过万人次,且每年仍呈爆发性增长。因为中国一直缺乏关于自闭症的权威流行病学调查与大规模筛查与诊断技术手段,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给你的建议:除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之外,还要警惕孩子的自闭症、多动症与老人的老年痴呆症。
5.重视筛查!重视筛查!重视筛查!在脑与认知科学工作二十年,我最认同的一条就是,人类大脑是一个超级复杂系统。心理健康问题与你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它并非绝对值,而是光谱。即使是DSM-5的分类与诊断,也不断强调仅供参考。从早期的轻度到之后的重度,是一个演化过程。因此,大脑在早期会给你预警信号。
举个例子,自闭症往往在三四岁时症状开始明显;多动症往往在五六岁时症状开始明显;老年痴呆症往往在七十岁后症状开始明显。但,等你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其实面临的身心压力、经济压力、社会压力更大。而现代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已经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
我在过去二十年,带队开发了很多早期筛查工具。比如,有用于儿童注意力评估的;有用于老年痴呆症早期筛查的;有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早期筛查的。
给你的建议:了解常见心理健康疾病的早期预警特征,并借助专业工作者开发的早期筛查工具。
6.早期干预,能大大提高人类福祉最典型的就是自闭症。借助早期干预,能大大提高孩子的福祉。同样,在很多儿童发展的细分专业领域,早期干预效果会特别突出。因为孩子出生后天,大脑始终处在高速发育时期。大脑发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借助神经可塑性,大脑的各脑区功能可以代偿。
举个例子,其实进化早期,人类大脑只有听说功能,并没有准备好用于阅读。之后,借助于其他脑区的代偿,我们人类今天就拥有了强大的阅读能力。甚至在儿童发展领域,有一个神奇的案例,有一位出生下来,没有右脑的孩子,但借助左脑的代偿,最后一辈子平平安安。更多关于的经典案例与故事,可以参考我引入中国的图书:《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那么,如何干预?多顺着孩子大脑发育规律来!举个例子,在孩子刚出生时,听觉视觉发育一般,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学习是通过触觉进行,多让孩子与妈妈进行皮肤接触,多抚触,给宝宝提供更多利用触觉学习的机会。那么,宝宝未来一定就会发育得更好。
老年人也是一样。我过去带队,开发了一套用于老年人干预训练的系统:。在孩子领域,则带队开发了一套大型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儿童发展干预系统:。
给你的建议:早干预好过晚干预;晚干预好过不干预;科学干预好过盲目干预;系统干预好过随机干预。
7.接受事实,改变可以改变的如果不幸,家人或朋友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该怎么办?这个领域的骗子多过你的想象,因此,挑选合适的专业工作者成了必修课。一般来说,目前国内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可以归入三大系统。
医疗系统一般称之为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医生。绝大多数省市医院必须开设精神心理科。随着目前实践的发展,医院开始将精神科与心理科单独设置,心理科承担心理咨询、心理诊断以及心理治疗等职能。精神科承担更严重一些的病症。同时还有一些相关科室,比如儿科、神经内科也会涉及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确认医师资质,可以登陆卫生部的网站查询,网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