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血管药物跨界为精神科服务EC

发掘老牌心血管药物治疗严重精神障碍的潜力,让这些药物跨界服务于精神科患者,已成为精神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今年的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ECNP)网络年会中,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精神科医生LiviaDePicker如是说。

众所周知,精神科长年缺乏机制新颖的治疗手段。很多心血管药物在临床摸爬滚打多年,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且有仿制药可供选择,研发新的适应证成本很低,且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展现出了潜力。

心血管药物的精神获益

将非精神科药物跨界用于精神科临床,这一观点其实并不算新。很多精神科药物的老本行并非治疗精神障碍,如锂盐最早用于治疗痛风,丙戊酸盐用于抗癫痫,氯胺酮是麻醉剂。

锂盐简史

医学史话

-10-17

一个研发难点在于,精神科患者被纳入心血管药物研究中时,有关精神转归的数据经常无法获取。关于心血管药物治疗严重精神障碍的疗效,目前唯一一项高质量证据来自一项小规模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了6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同时改善阳性及阴性症状。然而,这个体量的证据不足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药物跨界热情高涨,很大程度上源于北欧国家样本量动辄百万的全国性注册数据分析。例如,丹麦研究者审查了该国-年间使用六大类药物的全部万人的数据,发现相比于占该国30%人口的随机样本,长期使用他汀、低剂量阿司匹林、ACEI、ARB、别嘌醇与新发抑郁风险降低显著相关,而使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之外的NSAID则与这一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那些有望治抑郁的老药,是否名副其实?

研究速递

-09-11

与之类似,丹麦研究者还发现持续使用他汀、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新发双相障碍风险降低显著相关,而使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之外的NSAID则与这一风险升高显著相关。

研究者发现,这些有潜力的药物有一个共同点——可作用于炎症系统,很可能也包括应激反应系统。

一项发表于JAMAPsychiatry的研究中,瑞典研究者评估了该国,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及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在-年间的病程轨迹,发现当这些患者使用他汀、钙通道阻滞剂或二甲双胍时,精神科入院及自伤风险更低。

苏格兰研究者分析了,名接受降压药单药治疗的患者的医疗记录,发现使用ACEI及ARB类降压药的患者在随访期内因心境障碍入院的风险最低,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类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者风险最高。

LiviaDePicker认为,上述大规模数据对于具体患者而言意味着什么,目前尚不清楚,但至少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方向。

一方面,医生正在翘首等待心血管药物改善精神转归的确切证据;另一方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血管高危因素却远未得到足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3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