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低温天气的影响,再次了出现全国小范围疫情的波动,有了去年的抗疫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很快就控制住疫情,迎来春天。疫情期间,人们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白城医院睡眠心理科对公众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问
现在我一听见吉林有新发新冠肺炎病例,就非常紧张,晚上睡不着,白天也坐立不安,怎么办?
去年的疫情大部分患者在武汉,好像离我们很远,但近期疫情开始在东三省出现反弹,尤其是目前存在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和环境传染的风险,大家对此都感到恐慌。出现失眠、焦虑、担心会在自己所在城市会发生疫情,不敢外出,过度紧张。其实对待疫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和重视是正确的,但是不必过度紧张。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家对疫情的防控,以及病例的救治都有非常完备的方案。而且,我们已经认识到,新冠肺炎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的。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已经高度重视,帮助大家把好各个关口,所以,请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到正规超市购买合格的冷链食品,采购时做好防护。疫情期间坦然面对,保持乐观心态,适度锻炼身体,相信很快就会度过难关。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医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问
我朋友在居家隔离,情绪很不好,我能怎么安慰她?
有些朋友因为一些原因居家隔离,不能外出,不能会友,一时之间可能会很不适应,送给大家几条小建议。居家隔离期间,的确可能会出现因不确定感而带来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抑郁、失眠、无聊、恐惧、担心自己和家人被传染、过度清洁等,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多和朋友聊聊大家的兴趣爱好,如果发现适合自己的不妨尝试做做。若焦虑明显,也可以做做放松练习。感到焦虑时可以每天做1次,每次约5分钟:首先找一个舒适的位置静坐,然后闭上眼睛,用鼻子来吸气,用嘴巴呼气,缓慢吸气呼气,默数“1、2、3、4、5”,数到“5”的时候缓慢呼气,这样从头到脚渐次放松你的全身肌肉,一个循环下来以后再重复,这样重复五六次。学会换个角度考虑,正好可以利用宅在家中的时间做一些平时想做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好好的睡个美容觉,看看平时想看又一直没有看的电视剧,电影,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写一些论文,准备科研课题,没准还能有更大的收获。
问
又到过年期间,出现新冠肺炎再次来袭的新病例后,家里年夜饭也吃不成了,也不能出门,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
疫情的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们改变以前的一些生活方式,比如聚餐,聚会,泡吧等,但是换个角度而言,疫情也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现在抽烟、随地吐痰的人少了,大家养成了带口罩、勤洗手的习惯,呼吸道、胃肠道疾病也明显减少了,各种聚会减少后暴饮暴食、酩酊大醉的人也少了。
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确限制了和朋友、家人之间物理距离的亲近。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探索更多沟通和交流方式,比如在网上同样可以聚会,一起把酒言欢,视频聊天,还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疫情也让家人之间更多地嘘寒问暖,相互关心,有更多的话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所以,看见了吗?所有事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当然,如果情绪持续低迷,难以摆脱,就要及时的找心理咨询或心理医生聊一聊,看看自己是不是出了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
问
连续两年没回老家过年,父母很焦虑,怎么安抚他们?
父母焦虑的事情都和子女有关,担心子女在外年过不好,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等。这就是“心连心”。所以,请给自己的父母送去两颗“定心丸”吧。多和父母通电话,视频聊天,报平安,拉家常,对父母来说比吃补品还有用,正所谓“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报平安’”。可以让父母在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种花草、听音乐修身养心,分散一些注意力可以更轻松。还可以给老人家里也安上网络,教会老人上网,及时了解一些新鲜事,有趣事,帮着老人学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