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影史上大叔+萝莉的组合,那可真是多如牛毛。
比如开先河的《一树梨花压海棠》;
最经典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暖心的《天才少女》;
温情的《怒火救援》等等。
可以说,大叔+萝莉是屡试不爽的黄金组合,佳作频出。
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电影,就将这对组合又玩出了新花样——《证人》。
海报的画风看上去像是韩式小清新,可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故事围绕着一起杀人案展开。
一位80岁的老人死在家中,嫌疑人是照顾他十年之久的保姆吴美兰。
据吴美兰所说,老人死亡当晚,她本已准备睡觉。
但她躺下不久就听到一声奇怪的呻吟,起身查看,发现老人将塑料袋套在头上,意欲自杀。
吴美兰大吃一惊,连忙上前解救老人。
但老人似乎死志坚定,用力反抗她的施救。
吴美兰没能扎破塑料袋,便立刻去找剪刀。
但当她带着剪刀返回时,老人已经咽气了。
根据法医检验,老人确实是窒息而死,现场也没有留下别的证据。
吴美兰无亲无故,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杀人的动机。
最关键的是,老人有精神病史,曾有过自杀的倾向。
但即便如此,吴美兰还是被检方起诉了,因为此事还有个目击证人——林智优。
林智优住在距老人家30米远的对面楼里,当晚无意中看到了事发经过。
据她所说,吴美兰并不是在解救想要自杀的老人,而是杀害老人后伪装成自杀。
但林智优年仅十五岁,还是个自闭症患者,她的证词可信吗?
这个案件随后被分到辩护律师梁舜昊的手里,也就是影片的男主。
他年过不惑却还单身,并与患有帕金森病的父亲住在一起。
为了帮父亲还债,他不得不违背良心,进入一家名声很差但收入不菲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为了美化公司形象,男主将为吴美兰免费辩护。
接手案件后,男主很快认定被告是清白的。因为她的供词可信度很高,街坊邻居对她的评价也很好。
而且,在他试探性地问对方是否愿意做测谎测试时,对方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因此,要打赢官司,只能从证人林智优那里下手,推翻她的证词。
但出于保护未成年的心理,林智优的母亲不同意让她出庭作证。
所以男主只好自己想办法,没事就往智优学校跑,蹲守在她的放学路上。
谁料两人第一次见面,男主就遭遇了“下马威”——
于是,男主只能循序渐进,想方设法“讨好”智优。
又是请她喝饮料,
又是帮她赶走霸凌的坏学生,
还买了一堆智力拼图送给她玩。
同时,他还与智优约定好,每天问她一个智力谜题,第二天下午五点,智优准时给他打电话汇报答案。
就这样,这对大叔+萝莉终于慢慢地越走越近,成为了忘年交。
而在这个过程中,男主发现智优虽然有自闭症,可她智商极高、听觉极其敏锐,记忆力也惊为天人。
比如,智优仅仅扫一眼男主的领带,就能准确说出领带上圆点的数量。
又比如,寻常的狗叫声在智优听来,竟然刺耳到鼓膜都要炸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饰演林智优的演员金香起,之前就曾在大热的《与神同行》系列中扮演月值使者,并凭这个角色获得了青龙奖的最佳女配角。
妹子今年才19岁,但演技足以吊打众人。
在本片中,她用不太协调的肢体动作、左顾右盼的眼神,以及略微机械的说话语气,传神地塑造出一个自闭症少女的形象,让饰演男主的郑雨盛赞不绝口。
话说回来,在男主与智优拉近了距离后,智优的母亲终于同意让她出庭作证。
但是在法庭上,男主还是以“自闭症患者作为精神病人,解读行为意图的能力有所不足,对嫌疑人当时的动作表情产生了误判”为由,打赢了官司。
这件事让智优无比伤心,也让她的母亲气愤不已。
男主虽然自责,但为了打赢官司,也为了还被告吴美兰一个清白,他自认为没有做错。
但事实很快打脸——吴美兰被释放后,竟然跑去学校里恐吓智优。
这让男主瞬间意识到事情不妙。
经过一番查证,他最终发现——做出误判的人,其实是自己。
原来,死去的老人有个儿子,此前遇到财务危机,急需用钱。但老人却准备在死后将医院。
所以儿子这才买通保姆,杀死了老人。
在弄清真相后,男主在二审法庭上公然倒戈。
他不仅改为智优说话,还让她说出了决定性的证词——案发当晚,智优听到了吴美兰杀人时的自言自语。
看到这里,估计有不少小伙伴都要吐槽了——
毕竟辩护律师的第一原则,从来都是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无论当事人是清白或是有罪。
但是,对于即将失去工作、甚至再也无法复职的可能,男主也毫不在意,坚持要在法庭上说出真相,不让真凶逍遥法外。
这样的结局虽然十分解气,但也过于理想化,显得很不真实。
难怪有人在看完电影后,调侃影片的风格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除此之外,影片在剧情上也存在一些槽点。
比如,凶手在被释放后就迫不及待地去找目击证人的麻烦,是唯恐别人不知道你是凶手吗?
又比如,证人最后的决定性证词,连检方都不知道,辩护律师怎么就知道了?
影片将重点放在男主与自闭症少女的相处过程上,弱化了案件本身。
同时,一些配角也完全沦为功能性角色,刻画得很粗糙。
比如,一直跟女主一同放学回家的女同学,突然就变成了霸凌的坏学生;
比如男主的黑心老板,一开始时老奸巨猾,到结尾却突然智商下线。
这些槽点,使得原本自带话题性的影片口碑一般。
但在豆瓣上,影片最终能稳定在7.6分,我想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极其正直的价值观。
影片中这起案件的核心、以及整个故事的核心都在于一个问题——自闭症患者的证词,是否可以相信?
一开始,男主是不信的——一个精神病人的话,怎么可以相信?
即使他知道自闭症患者是不会说谎的,也还是认为,一定是因为她解读行为意图的能力不足,才做出了错误判断。
但实际上,自闭症并不等同于智商低,更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当男主意识到这一点后,他立刻给女主道歉,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告诉她——你成为了比谁都优秀的证人。
因此,与其说影片是在讲述一起有着特殊目击证人的谋杀案,倒不如说,影片是在为自闭症患者等弱势群体做出澄清,消除社会主流人群的偏见。
在影片结尾,智优告诉男主,她已经转学去了一所特殊学校,那里的同学们“都很奇怪”。
男主问她,因为很奇怪,所以不好吗?
智优却说,因为很奇怪,所以感觉很好,因为她再也不用装成正常人了。
这也是影片槽点无数,却还能引发热烈反响的原因——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正常和不正常从来都是相对的。当我们看到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就把他们归类于“不正常”时,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偏见。
面对像女主这样的自闭症患者时,我们不应该放大他们身上的缺陷,更不应该自觉高人一等,我们不需要动不动就对他们施以同情的目光,而应该在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把他们看做普通人一样施以关爱,这就足够了。
有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