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退休就被诊断为老年痴呆,治了四年脑子却

年纪大了,经常忘事;爱好喝酒,却把好酒扔掉;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老张(化名),接受了4年的治疗,疾病越来越重……

电话那头的小张(化名)说起这些事,深深地叹了口气,她说,现在只要一想到父亲的病情,或回想起这四年的日子,就会很难过。

父亲老张今年64岁,讲起他的病,得从四年前说起。

热心肠的他却突然性情大变

四年前,那时老张刚刚退休,家里也正要装修新房。家人商量了下,觉得老张心细,对装修建材一类也比家里其他人更懂,加上新房与老俩口现在住的家不远,老张来当监工是最靠谱的。

谁想到,老张竟毫无理由地一口拒绝了。小张说,老张平时是个很热心肠的人,邻里间大小事能帮上忙的都会帮衬着,家里的事儿就更不用提了。所以,家里装修这么大的事,按照往常,老张还不一定放心其他人来做。

而这次后,老张行为异常、不合常规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在小区里边走路边喝酒;朋友送来一瓶他最喜欢的酒,他第二天竟然就给扔了;平日里玩最好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去游泳,出去玩,他都不愿意去……

大概是年上半年,老张还频繁出现开车违规。老张退休前是个司机,开车几十年了,也从来没有这样的违规驾驶行为。

红绿灯等交通标志他还是遵守的,遇到行人也会主动停下来,但就是动不动与人发生追尾,像是把追尾当成一种“乐趣”。

在那一段时间,小张和母亲几乎每隔几天就能接到交警的电话。每次都轮番教育,但老张丝毫不当回事,过了几天,又再次与人在路上发生追尾了。也因此,大家甚至怀疑他存在故意的嫌疑。

怪事一件接着一件

连续几次违规后,家人也不让他开车了。但老张依旧每天会准时出门,钱也花的很快。

有一次,小张和母亲偷偷地跟着老张出门,竟发现楼下还有辆出租车在等着他。原来,老张每天花两三百块让出租车司机带他到处逛。久而久之,与出租车司机也熟了,两个人像是有了约定,出租车司机一早就在老张家楼下等着,老张也都会准时出现。

除了行为上的怪异,老张也出现了记忆力减退,会同一件事反复打电话给女儿询问,忘记接送外孙女的时间;前脚答应回电话给朋友,转身就忘记。他也逐渐不愿意出门、话变得越来越少。

年12月某天,老张竟“丢了”!他出门后就认不得回家的路,小张找到他时,他目光呆滞、表现很迟钝,但这些情况第二天却恢复了正常,老张还能正常接送外孙女上学。

治疗四年,疾病却越来越重

在这四年里,小张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给予促智药物干预。

但是治疗后,病情仍逐渐加重。他夜里睡不着,还打开柜子用电筒照来照去;白日困乏明显,时睡时醒,醒来就洗漱、吃饭,如此重复,一天数次,不知饥饱;言语稀少,记忆力下降,有一天,老张突然和妻子说要邀请已故的母亲来家里吃饭,家人都不知该怎么办了。

后来加用了抗精神病药物,但是效果仍不理想。去年5月11日,老张与亲戚外出爬山,回来却出现小便失禁。

就这样,老张白天呆滞,夜里徘徊,“怪病”越来越严重,但作为女儿的小张没有放弃。半个月前,她带着父亲找医院老年科郭忠伟副主任医师。

多学科专家“揪出”了这位

“老年痴呆”患者的致病“真凶”

郭忠伟医师也记得第一次在诊室看到老张的时候,“一个无精打采的老年人,行动迟缓,表情呆滞,默默地坐在椅子上。虽然外表看起来都不像一个刚退休的人,但行为却像一个小孩子,被家属牵着走。”

“第一次和老张交流十分困难,多问少答,无法建立有效交流,不知道身在何处,情感平淡,对家人的担心和焦虑也无动于衷;认知功能检查不配合,意志活动减退,自知力缺乏。于是让老张入院治疗。”郭忠伟医师说。

而在随后的一系列检查后,郭忠伟医师发现,老张的病情表现、演变过程和头颅MRI检查并不符合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诊断。

此外,一些辅助检查引起了郭忠伟医师的高度注意:尿素超出正常指标3倍,肌酐超出正常指标3倍;尿轻链超出正常指标8倍,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这些异常指标表示老张的肾功能不全、免疫球蛋白升高,还伴有贫血,都需要及时处理。

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老张的肾功能衰竭?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郭忠伟高度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而老张的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症状也很有可能与该病相关。于是邀请血液科蒋慧芳主任探讨和分析。

血液科蒋慧芳医师分析病情后,考虑单克隆免疫疾病,首先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骨质破坏、高钙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以‘行为异常和痴呆’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国内外文献均无相关报道。”

经老张家属知情同意后,行骨髓穿刺。蒋慧芳医师与检验科金鑫主管技师充分交流和沟通,最后骨髓病理检验分析为:多发性骨髓瘤。

这是“以行为和认知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情确诊,对症治疗。

与家属再次知情同意后,蒋慧芳医师行PD化疗方案。化疗期间,郭忠伟医师负责患者的精神和行为症状的控制,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改善患者夜间徘徊症状。

11天后,化疗疗程结束。老张病情明显好转,面带笑容,能进行有效言语交流,能和家属情感交流,能和护工拍球互动,肾功能指标逐渐好转,复查骨髓穿刺病理报告显著好转(骨髓浆细胞比例降至7%)。

郭忠伟医师说,借老张这个病例,提醒大家两点:

1、对于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出现认知障碍或行为紊乱,不要当成是正常老化的表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病程;

2、除此之外,在诊疗过程中,也千万不要忽略认知障碍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四个阿尔茨海默病信号

容易被误诊、漏诊

郭忠伟医师的门诊一周有三个半天,就这个星期,他就接诊了十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是儿女陪着来的。

80岁的宋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光看宋阿姨的外表,完全看不出有没有异常。她打扮的很时尚,还带着帽子、围巾,见到医生,还会说,这帽子是我女儿从欧洲带回来的。

宋阿姨女儿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开始把家里堆的满满都是东西,家人劝阻几句,她还义正言辞地说,你们又不来关心我,我自己家想怎么样都行。

通过检查,发现宋阿姨就是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只是她的异常行为掩盖了她记忆力减退症状,但其实很早之前,宋阿姨就已经有记忆衰退的痕迹。

郭忠伟医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退行性脑部疾病。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会有5.56%会发生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其他智力能力的丧失,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严重妨碍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为止,这种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针对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十分关键。那些正处于正常人与痴呆过度阶段的人群,如果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就会推迟、缓解病程发展。

为此,郭医生医师根据其临床经验总结了四点常见且容易被误诊、漏诊的老年痴呆症症状,60岁以上人群及其家属可以自查:

1、健忘,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就忘记,家人却误认为这是正常的老化现象。

2、出现猜疑、疑心,无端引起家庭不和。郭忠伟医师说,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痴呆的早期症状,如果被误诊成老年精神病用药治疗,可会加重痴呆的病情程度与疾病进程。

3、情绪不好,莫名其妙的闷闷不乐,不愿说话,不愿出门与人交流。这种情况容易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郭忠伟医师说,老年抑郁症患者是AD的高风险人群,最好到记忆力专科门诊进行记忆力专业检测。

4、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下降。比如家里东西乱堆,还总从外面捡垃圾回来;把房子低价卖掉了,买保健品停不下等。

如果已经是轻度痴呆患者,郭忠伟医师建议,首先,一定要规范服用药物;其次,加强体育锻炼,要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手指操等;此外,要坚持自己的爱好,或培养一门兴趣,如画画写字等。

同时,作为子女,若遇到爸妈出现以上类似的情况,应考虑有可能是痴呆疾病的早期,及时带其就医,千万不要盲目争吵。

▼往期精彩▼

一碰它就像变了个人!杭州女子求助:公公这样下去,会不会把脑子喝坏了?

女孩一侧乳房隆起“小山丘”,是性早熟?不!恶性淋巴瘤!

杭州一位准新郎游泳后突然“失聪”,竟是因为这个将耳道堵住了

你用手剥虾还是用嘴剥虾?杭州37岁女子吃虾从不手剥气管里呛进一只虾

杭州女子8年艰辛求子路,7次移植失败,4次宫腔镜手术,生个孩子怎么这么难?

见习记者陈彦汝

通讯员应晓燕

编辑陈彦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2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