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网游也能ldquo玩出rdquo

你是不是经常做事毫无动力

但是只要一打游戏就浑身来劲呢

你是不是不论上班还是上课

都想着赶紧结束然后肥家打游戏呢

小编悄悄告诉你:

这是病!得治!

世界卫生组织(WHO)

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相关规定将自6月19日起生效

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

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游戏成瘾”症状又有哪些呢?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1.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

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

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那么桐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桐乡一男子辞掉工作只为打游戏

青少年最易发生“游戏成瘾”

20多岁的小刘(化名)是一名游戏爱好者,就因为这份爱好他曾经跟父亲势如水火。3年前,小刘在本地一家企业上班,收入稳定。但有一段时间,他迷上了一款网络游戏,每天夜里通宵打游戏,白天却没有精神去上班。后来,他索性辞掉了工作,窝在家里打游戏。父亲屡次劝他无果,他跟父亲多次因为这事儿吵架、争执。

在那近两年时间里,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只窝在家打游戏。家人、亲戚劝了个遍,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父亲陪着医院就医。“当时对‘游戏成瘾’还没有医学界定,我只能以行为模式异常的方向来开展心理咨询。”该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和丹说,有很多原因会造成“游戏成瘾”,小刘的情况主要是用玩游戏来逃避生活压力、逃避社会责任。

经过半年多的心理咨询,赵和丹跟小刘建立了稳定的心理咨询关系,通过沟通、交流逐渐帮助小刘改变认知,找回自信。小刘开始意识到,生活里不只有游戏,还有其他很多珍贵的东西需要珍惜。他开始学习合理分配时间,增强自控能力,适当玩游戏,并且开始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正常生活。

“相比成年人,家人陪同前来咨询的青少年更多。”医院副院长李国荣说,曾有一名原本成绩优异的男生因为沉迷游戏,几乎放弃学习。经过反复心理介入,他最终考上大学,回归生活正轨。他介绍,15到19岁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在构建,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加上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更易发生“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有严格的界定

心理医生将探索有效治疗

国际上很多研究发现,长期沉迷游戏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等都发生了改变,大脑不同程度受损。年,陶然通过核磁对60个病例进行的研究发现,游戏成瘾者的大脑额叶比正常人缺血8%~10%,这将导致自制力下降。与此同时,游戏成瘾者往往可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视力下降、键盘手、颈椎病等。

游戏成瘾的危害极大,总体上看,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严重影响社交能力,成瘾者往往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

2.导致社会能力丧失,不上学、不工作,未来堪忧;

3.认知变得固执、偏执,行为怪异,为了网络游戏,其他一切不管不顾,不洗头、穿尿不湿者大有人在;

4.情绪问题严重,很多人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等。

“过去游戏成瘾并没有作为一个疾病来对待,但还是有少数市民因其困扰而前来求助心理咨询的。事实上,我们曾对一些手机、电脑游戏爱好者开展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李国荣介绍。

“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取代现行的ICD-10版本,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诊断体系。”李国荣说,这意味着“游戏成瘾”的人群将得到正规医疗机构科学、规范的治疗。同时,这一疾病的医学诊断标准在症状、时间、严重程度上是非常严格的,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玩游戏上瘾”。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游戏形成依赖的人数越来越多,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李国荣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因为“游戏成瘾”来主动咨询的只是少数人。游戏成瘾被定义为一种疾病,非常有必要,能够帮助这个群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2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