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精神心理科医生该如何更好的协作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在参加一个课程学习,中间我有提问教授这个问题,教授说这个问题很好,你可以写一篇文章。受到鼓励想了想这个问题,写论文太难,就写一点儿自己的想法吧,抛砖引玉,给感兴趣的人)

最近在参加儿童精神科医师理论学习,教授有讲到“不同医生的意见不同,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确实,在门诊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原因可能在于:

一、有些精神心理障碍诊治比较困难,医生之间可能出现诊断、治疗意见不同。

目前大多数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对患者病史的采集、精神状况检查和一些心理评估测验结果,血液、影像学等检查往往只是辅助,因此,受医生询问的方式不同、患者和家属见不同医生时的心态不同、不同的时间段情绪精神状态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医生采集到的信息可能存在差异,而当前我们门诊的时间往往比较紧张,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不容易。

精神心理科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实也种类繁多。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等每一类药物都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而心理治疗也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形式方法,选择什么药物、进行什么样的干预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

二、中国看专科医生比较容易,患者倾向于多看几个医生。

虽然确实存在挂号难等问题,但是相比国外看一个专科医生需要长时间的预约等待,在我们国家,除非要看个别非常难约的专家,要看专科医生还是比较容易的。很多人在看完一个医生后会想再看看其他医生,在门诊我医院看完诊的家长,表示希望再看诊再评估一遍,有些甚至会隐瞒既往就诊的经历。由于我们缺乏初级医生的转诊制度,患者和家属并不了解该看哪一个科室,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生,往往依赖网络搜索或是别人推荐,这也导致常常需要看多个医生。另外,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患者往往会选择假期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就诊,游历一圈儿看过几个医生后,治疗方案可能更复杂混乱。

三、干预治疗的依存性不佳。

精神心理科障碍常是慢性的问题,需要长期的随诊。很多药物需要缓慢的加量,而加到足够的剂量后又要几周才能观察到疗效如何。不少患者对服用精神类的药物有诸多的担心,服药有些不适或者短时间没什么效果就自行停药了,这给后面的治疗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我常遇到一些患者,病史中服用了多种药物,但是每一种都没有达到足量足疗程,我难以判断既往使用的这些药物是否有效、副作用到底怎么样,所以很难确定后续该如何用药。心理治疗也一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做几次没有明显效果就换治疗师,只会让后续的治疗更困难。

由于以上原因,医院多个医生处就在的患者常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体验也很糟糕,他们常常感觉每个医生的意见都不太一样,看了这么多医生依然搞不清是什么问题。而医生也会比较苦恼,有时我要整理清楚既往的诊治用药经历都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患者还不医院,那用药治疗将会更加的混乱。

虽然看多个医生会有一些弊病,但是又有其必要性。单个医生的能力总是有局限性的,总会有些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地方,可能存在着知识的盲区,有时思维不够开阔,如果多个医生可以很好的协作,会弥补这些不足。

多个医生之间如何才能更好的协作?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医生应该去熟悉区域内的同行,了解不同医生的特长,转诊患者至合适的医生处。

在门诊,我一般会询问医院哪个医生,通过同行之间的一些学术活动交流等途径,我们会大致了解同一区域内医生的专长领域和诊治风格,这有助于理解既往诊治的思路。同时,如果由医生转诊,会更有针对性,知道患者的情况适合哪一个医生进行诊治。

二、完善的病历记录。

一些患者来诊时会带来既往做过的各种检查结果等材料,但是却没有带病历记录。病历记录是最重要的就诊资料,上面会有医生采集的病史、观察到的情况已经诊断和治疗方案,完整详细的病历对后续医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也知道目前的门诊时间超紧张的情况下要写出一份详尽的病历是很难的,只能尽力而为。

另外,现在为了效率很多是采用模板式的病历,其实我觉得并不太好,缺少了太多个体化的东西,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三、面对不同意见时的坦诚的态度。

这一点是我提问时GordonHarper教授给我的答案,他说我们应该诚实的承认不同医生之间的意见存在着差异,正视这些差异并且讨论该如何做。我们的文化里有时确实不喜欢表达不同意见,另外如何合适的表达不同意见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否则可能带来一些纠纷。

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当同一个患者找不同的医生看诊时,如果这些医生自己可以直接交流沟通那是最好了,但是我们目前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还没有完善的知情同意制度,在没有得到患者的同意前,如果直接和其他沟通患者的情况可能会涉及到隐私问题。

五、结构化的会诊讨论模式。

如果当一个患者有需要时,医院的医生、治疗师可以组织一起进行会诊讨论,那无疑是最理想的方案。医院恐怕还是难以实现的,希望未来可以建立吧。

多医生协作如果进行的好真的会是一件对患者很有帮助的事情,但是实践起来又非常的困难,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和精力问题,当前医生的工作强度下,要完成这些任务非常困难,希望未来能有一些改善。

Dr冯哲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