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如何诊断怎么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年6月19日起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表示,游戏容易让人沉迷,应该想办法进行控制;也有人担忧,每天都玩游戏的玩家会不会被界定为精神疾病患者?电子竞技行业在未来会不会受到限制?

实际上,这份规定对“游戏成瘾”的相关标准很严格,当事人的相关行为必须足够严重,而且已经造成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的重大损害,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确诊。

游戏真的是“电子毒品”吗?

展开讨论的网友里,很多人对青少年玩游戏上瘾一事表示担忧。有人说:比起玩家,游戏本身更需要监管和控制,应减少游戏内可能使人沉迷的内容;还有人表示,游戏毁了一代年轻人……游戏,真的是“电子毒品”吗?

实际上,只要是商业化的电子游戏,其设计都是以让人沉迷为目的。不过,只要玩家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就能做好工作、生活、学习与游戏的时间分配,而不至于“游戏成瘾”。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其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游戏成瘾”倾向如何对症下药?

在很多因“游戏成瘾”引起的亲子纠纷、悲剧事件中,人们往往将焦点对准游戏本身,而忽略了对每个人沉迷游戏起因的挖掘,以及对“游戏成瘾”解决方法的探寻。

正是因为给予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东西,游戏才如此让人欲罢不能。要消除对游戏的依赖感,明确自己因何种因素而沉迷,继而在现实中找到替代事物,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

对于广大青少年的家长,如果孩子有沉迷游戏的倾向,不妨先了解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游戏在哪个环节上最吸引孩子,继而分析自己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是否缺少相应的部分。此外,家长也应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丰富健康的课外活动,并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些,或许是引导青少年走出“游戏成瘾”的最好途径。

赞赏

长按







































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