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方法叫做“暗服药”,即在病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暗中给病人服药。常用的方法是把药片碾碎,放在饭里、饮料里,让病人服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精神病人的服药量比较大,片数多,每天暗服起来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一种,也是唯一的一种口服长效药——“五氟利多”,为白色片剂,无味,药效可维持3天至1周,可作为简便的暗服药。但它的副作用较大,主要表现为手抖、四肢发僵、坐立不安等反应,因此暗服时要搭配“安坦”。而安坦是短效药,需要每天服,所以家属仍然需要每天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为病人准备一道特殊的“小菜”,这确实需要非凡的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在我所接触的病人之中,真有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例子,家属常年给病人暗服药,病人却始终没有发现,仍然能够坚持工作。这样的例子,多少能给苦不堪言的家属们带来一点安慰和鼓舞吧!
药吃下去了吗?
同样是拒绝服药治疗,有的病人是明火执杖,有的病人却是瞒天过海——做出吃药的样子,而实际上药片根本没有吃进去。有个术语专门用来描述这种情况,叫做“藏药”。
藏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那些长期病号,藏药手段之高明、技巧之娴熟,真令人拍案叫绝。有一位病人,出院回家之后,向家属宣称自己住院期间几乎没有吃药。为了证明并非言过其实,病人当即“吃下”几颗药片,然后吃饭,饭后又将药片完整地从嘴里吐了出来。最常见的藏药方式是,假装喝水咽药,实际上将药片藏在舌下、腮部,再伺机吐掉。更有甚者,有的病人根本就没有把药片送进嘴里去,而是像变戏法一样,在仰头“服药”时,将药片夹在手指缝中。像电影《追捕》中渲染的,通过抠嗓子把已经咽下的药片再吐出来的病人,在现实中是非常少见的。
对于藏药的病人,家属首先要告诉他藏药的危害:藏药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而且由于服药不规律(有人监督时服药较多,无人监督时完全不服),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忽高忽低,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如迟发性运动障碍或药源性恶性综合征等。
为杜绝病人藏药,最好是由家属保管药物。每次服药时,按照医嘱将药片准备好,交给病人,看着病人把药服下。对于有可能藏药的病人,还要在服药后检查他的口腔,特别要查看舌下是否藏有药片。病人服药以后,家属不要马上离开,要陪病人呆一会儿,也不要让病人马上去厕所,以防病人把藏的药“处理”掉。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来推断他是否藏药。有的病人服药后很快入睡,有的病人出现口干、便秘、手颤等副作用,如果在药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些副作用不知原因地消失,就有可能是病人没有吃药。
家属监督病人服药的严密程度应酌情而定。对于自知力完整、主动服药的病人,不要管得过细、干涉过多,以免使病人产生厌烦情绪。对于有可能藏药的病人,要严加监督,以掌握病人实际的服药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可以公开地、心平气和地与病人讨论服药的利弊,但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时,不要贸然说病人藏药。对于有过藏药“历史”的病人,家属也不要总是以此来训导病人。病人如果常常感到自身处于严密的看管之下,心情会很不舒畅,也会影响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
总之,家属对于有藏药行为的病人,监督要从严,说教要从宽,尽量让病人在一种宽松、祥和的气氛中接受治疗。
病人服药期间,家属应注意哪些情况?
请家属将病人的以下情况记录下来(这些情况都与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以便复诊时向医生介绍,供医生合理用药。
睡眠: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具有镇静作用,特别是氯氮平、氯丙嗪。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后是否睡眠增多?每天总共睡多少小时?白天睡几小时?夜里睡几小时?白天的精力如何?有的药具有激活作用,如舒必利、三氟拉嗪,一般是早、午服用,晚上不用。病人服这些药时,是否失眠?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
饮食:病人是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如有,可能是药物对胃肠道直接刺激的反应,也可能是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所致;因此,要每月化验一次肝功能。
大便:病人几天排一次大便?同服药前的排便规律有何不同?药物可能引起病人便秘,特别是对老年病人,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如发生便秘,需要及时处理。
小便:病人服药后有无排尿困难、排尿不尽感?如果病人有尿意,却长时间不能排尿,就需要请医生处理。
脉搏:病人是否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如果安静状态时脉搏在次/分以上,就叫做“心动过速”,需要口服降低心率的药物。一般每月要查一次心电图。另外,病人在突然坐起或突然站立时,是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体位性低血压)?如有这些现象,请注意防止病人摔伤。
口水:病人是否经常感到口干,总想喝水(多数药物都会导致口干)?有无口水增多,甚至睡觉时流湿了枕头?
锥体外系反应:病人有无手抖,特别是手握筷子或钢笔时?站立时有无双腿发颤?是否发作过斜颈、双眼上翻?有无坐立不安?有无面部、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
情绪:病人有无莫名的情绪低落、少语少动、兴趣减退、甚至悲观厌世?有无莫名的烦躁易怒?
性功能:病人的性功能(性生活的间隔和持续时间)有何变化?男病人有无阳萎?女病人的月经是否规律?
体重和皮肤:病人是否在发胖?皮肤,特别是暴露部位的皮肤,颜色有何变化(氯丙嗪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这一点对年轻的女病人尤为重要。
最后再提醒您一句,病人在服药期间,如果不明原因地发烧,别忘了化验血常规,看看白细胞有无下降。
如何处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在精神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家属应尽可能多地了解病人所服药物的特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轻型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乏力、手抖等,如果没有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可以不必特殊处理。如果出现下列严重的副作用,则需要马上采取措施。
1.急性肌张力障碍:立即口服2片安坦,如果症状仍不缓解,医院去注射东莨菪碱。
2.吞咽困难:常在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基础上出现,表现为进食缓慢,大量食物含在口中难以下咽,或喝水发呛。这样的病人容易出现窒息。为了防止意外,不要给病人吃干硬的食物,只能喝粥、面条汤等半流食,并尽快通知医生,给病人减药或换药。
3.血液白细胞下降:如果验血后发现病人的白细胞下降至/立方毫米以下,不论是何原因,也不管病人有无不适主诉,都应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并在医生指导下,加用提升白细胞的药物。白细胞直接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各种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服用氯氮平期间,更应加倍小心,因为氯氮平引起的白细胞下降非常突然,下降的幅度也非常大,因此,平时要1~2周查一次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下降后,要每天监测白细胞的变化。
4.药物过敏: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应首先考虑是药物过敏所致。如果没有发现确切的过敏源,则应停药观察。确定为某种药物过敏后,这种药物就永远不能再用于这个病人了。
5.药源性癫痫大发作:癫痫大发作即俗称的“抽羊角疯”。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有时大小便失禁,持续数十秒钟,可自动缓解。癫痫大发作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病人有可能摔伤。家属能做的,只是在病人身边保护他不被摔伤,在抽搐发作时,不要马上搬动他,也不要用力按压四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甚至骨折。抗精神病药(特别是氯氮平和氯丙嗪)有可能诱发癫痫大发作,因此,如果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上述发作,则应请医生给病人减药或换药,并酌情加用抗癫痫药物。
当病人出现上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时,家属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把担惊害怕、忧心忡忡的情绪带给病人,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紧张、焦虑,增加病人对服药的恐惧感和厌烦心理。家属可以利用自己了解的知识,对病人做简单的护理。如果家属拿不准如何处理这些副作用,医院来咨询,询问清楚后,再回家向病人解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