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计委把年主题确定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台州市首席精神医学专家、医院副院长陈文泽主任医师(教授)对“抑郁症”进行了分析。
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布的抑郁症患病率为2.2%-4.8%,我市的患病率及趋势如何?
答:抑郁症在群体中的发生率,我市较早曾经做过调查,当时的抑郁症发生率在2.5%左右;但根据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属各院区近3年精神/心理卫生科的门诊统计结果,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1%。显然,我市抑郁症的发生率在上升。
问:您觉得与身体疾病相比,精神疾病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答:精神疾病表现的症状复杂多样,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都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思维障碍使患者通常具有语言交流问题,理解问题困难,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导致患者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行为异常使患者可能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性行为,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如自伤或冲动攻击行为,自我孤立,不与外界交往等孤僻行为;情绪异常影响了患者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患者严重到因为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而导致失业,辞职,丧失生存技能,贫困潦倒,受到社会遗弃和歧视。更有患者肇事肇祸,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也无法履行。所以我个人认为精神疾病的危害要大于躯体疾病,国家卫计委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确定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是出于对个体和社会的整体考虑,值得称赞。
问:与生理疾病相比,心理疾病的确诊过程和治疗难度是否都更复杂?患者自身该如何调节?哪些情况下需及时就医?
答:与躯体疾病相比,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其实并不见得更加复杂,只是治疗过程真的要麻烦些。因为来访者的依从性没有躯体疾病病人来得好;重性精神病人无法自我调节,轻性心理障碍有些是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但具体情况具体进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精神疾病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医生的建议是需要及时就医,所谓精神病性症状指的是幻觉和妄想症状,譬如在没有任何人在议论病人的情况下病人却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的声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病人感觉自己被人跟踪并觉得有人要害死自己等。而对于轻性心理障碍的来访者,我个人认为,当这种心理障碍自己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解决时就应该需要及时就医。
问:据了解,53%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国家应该立法或者制定政策来规范和保护抑郁症患者,对此您有哪些建议?抑郁症会对患者自身及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答:我个人认为对于抑郁症单个疾病的立法或者制订条例并不可取,实际上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已经包含了相关的内容;抑郁症的危害巨大,如患者不能上班,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高。在全球范围内,有三亿四千万患者,并且每年有一千万至两千万人有自杀企图。在世界前十种致残或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名列第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抑郁症给家庭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重症患者可高度致残,丧失劳动力,轻、中度的病人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减退,而且该病容易复发,需要持续治疗。我个人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问: 答:《女主播的抑郁日记》我已经了解,从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正常个体的精神活动是由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过程所组成,由此可以知道抑郁症的典型表现的是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表现为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和意志减退的三主征;但是临床上确实存在不少我们称之为“反相型抑郁症”的情况,而其中的“微笑型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这真的颠覆了一般人的思维却没有颠覆专业人员的思维,要知道的是“这种微笑是一种并不出于自己内心的强颜欢笑而已”;抑郁症的易发群体包括患者亲属、女性、生育高峰期的一代、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以及生活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群。
问:很多人对精神健康并不了解,甚至将精神健康等同于精神病,而不愿多谈。对于这些患者您有哪些建议?
答:当今公众对于精神卫生公众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求诊精神或心理卫生科就是精神不正常是见不得人的。我的建议:首先应该是各级政府层面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实质性重视;其次对精神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是最重要的;第三必须加强从事精神或心理卫生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如果这些都做好了,公众对精神或心理卫生也不会那么忌讳了,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公众。
问:目前针对焦虑、神经衰弱、抑郁等精神/心理卫生类疾病都有哪些药物治疗方法?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加快患者的恢复?
答:目前认为药物治疗在心理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当然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综合干预法可以帮助加快患者的恢复,比如CBT即认知行为治疗法已经在临床广泛使用。
问:一些精神类疾病会伴随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躯体疼痛。从您的门诊现状看,由精神性疾病引起躯体症状的病人比例高吗?为什么躯体疼痛会与精神疾病有关?
答:躯体症状往往是心理障碍者的一类症状,我自己的门诊中这种症状所占到的比例超过55%,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心理障碍者伴有躯体症状;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本身就是心理障碍中的一种,同时在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心理障碍中,疼痛往往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问:伴有躯体症状的精神类疾病病人在治疗层面有没有特别的手段和理念?
答:在治疗层面,伴有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者的治疗一定是以治疗心理障碍为主,我个人并不赞成躯体症状应该采取对症治疗的观点,因为如果心理障碍治疗有效的同时,伴有的躯体症状往往随着心理症状的好转而好转。
问:面对精神类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医院科室是否有些应对措施,如成立心理疏导医院建立合作等转诊机制?
答:我们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医院均设立了精神/心理卫生科,并根据来访者的疾病情况开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
来源:台州市医学会
小编凡哥,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白癫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