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精神病学咨询治疗思路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里面,其实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或者说有两种不同的精神病学——描述性精神病学和动力性精神病学。

描述性的精神病学认为,一个人假如在心理上出现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大脑或者神经递质出现了某些问题,或者个体的大脑的皮层可能有差异(但是大脑皮层的差异并不说明个体的症状是心理问题),因此描述性精神病学总是很喜欢把人的某些心理问题看成是一种症状所导致的结果。精神病学家在对来访者或者求助者进行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相应的一些生理或者是神经系统方面的一些检查,比如说像脑电、心电以及内分泌等方面的检查,甚至动用核磁共振、PET(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经过这一系列的检查,看是不是脑电发生了异常,看看是不是大脑出现了某些问题。

从临床经验来看,很多的求助者其实并不一定是大脑皮层出了问题,甚至大脑皮层的某一些治疗过程里面也不存在某些皮层或者说大脑的某些神经系统方面出现了问题。检查的花费却是很昂贵的,一个核磁共振很可能就需要花费八百来块钱左右,但是这种检查,一般来说百分之八十的个体其实都不存在大脑或神经系统的问题。假如存在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几种可能性,比如说确实某一些刺激障碍或者非常典型的人格障碍,也许在大脑皮层里面会出现问题,但是从治疗的经验来讲,这种病例其实也是非常少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其实智能障碍或者说人的某一些智力障碍问题,即使检查出来以后,治疗的效果其实也是非常差的,甚至是不可以改变的。这种检查价格昂贵,但是作用其实并不是太大,个体即使在大脑皮层出现问题或者说整个大脑发生病变,即使检查出来以后要进行治疗,一般来讲现在的医学其实也没办法加以解决。

前面的检查完以后,那么就可能会做第二项神经递质的检查。神经递质出现问题导致心理问题,这样的解释在精神科检查的过程里面是很常见的,比如认为像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产生抑郁是因为神经递质里面可能是五羟色胺出现了问题,认为人的五羟色胺或者人的某些兴奋性递质等等很少,递质异常或者说它的含量比较少,所以导致一个人产生抑郁,那么就通过改变个体神经系统里面的神经递质的水平来解决心理问题。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解释当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神经传导是需要借助于离子构成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这些离子可以划分为九种,比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还有肾上腺素等等这样的一些物质。在神经递质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这些物质假如比较少或者说它的含量不够,它的生化过程就没有办法发生充足有效的反应,这种生化传导过程就很难完成,这样一个神经传导的过程很有可能就会在突触之间发生中断或者说这种传递的兴奋性等水平比较低,就很有可能使传导中断或者发生阻碍。

由于递质本身的含量比较少,现在精神科进行治疗工作使用药物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提高神经递质的水平。神经递质的含量增多,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来完成一个神经冲动,因此就可能大量的使用某些药物,比如像我们所说的奥氮平,它是一种在医疗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那么奥氮平或者米氮平其实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五羟色胺,于是这些含五羟色胺药物就大量的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使用。让病人服用这些药物,的确可以起到某些作用,比如说很快就使身体里面的一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含量增高,那么当然一段时间里面确实能够解决病人的某一些兴奋不起来这样的一些症状,但是长期使用药物的时候我们可能知道会造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长期使用药物,因为是外界在不断的补充神经递质,那么自然而然的就破坏了个体自身内在神经递质的生成,造成个体内在的在生成神经递质方面的功能缺失。这就像我们现代的医疗过程中,我们大量地使用抗生素,那么自身这个免疫系统、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可能就会下降。同理,假如我们在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身上大量地使用这样的一些神经递质的时候,当然在一定时间里面确实可以缓解某些症状,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长期以往自身就完全依赖于外界的某些药物的作用。

一味的依靠外界药物的作用必然带来自身的神经系统或者自身的内分泌系统等等在合成这样一些精神类的物质的时候发生困难,这种困难就导致现在一些精神病人就必须长期服用一些精神类药物,也就是说这一辈子都必须借助这些外界药物来补充这样的一些神经递质。比如说有些抑郁患者和精神障碍患者,一旦使用这些药物以后,那么从医学的角度一般来讲就认为是需要长时间服药的或者是要终生服药的。

很多精神科医生告诉病人说今后的人生过程中为了防止再出现这个症状,最好是不断的去补充这些药物,那么这样就带来现在有一些症状比如说像抑郁症、像精神分裂等等的药物治疗,这种药物治疗往往造成患者一辈子都必须依赖药物,也就是说要依赖外界提供的神经递质,依赖外界提供的这些激素来维持整个个体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转。假如一离开这些药物,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复发,所以精神科医生认为对抑郁症的治疗,假如断药,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在治疗抑郁症的时候,很多的精神科医生认为,一旦服用药物,很有可能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当然就可能会把整个个体体内的生理生化水平改变,因此大量的服用这些激素药物以后,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病人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也知道某些神经递质大量的使用以后由于激素水平不断的升高,就很有可能会给心理问题的求助者造成一些副反应症状,比如说嗜睡,所以很多人就认为精神类药物服用以后睡眠肯定会改善的;第二容易带来肥胖;第三由于是长期使用,自然而然个体的主动性就可能会受到某些限制,就可能会使思维、记忆等各方面下降;第四个方面因为这些药物进入到个体的体内很有可能就改变了体内某一些自然的生理生化过程,那么这样就可能会在医疗的过程中导致另一个问题——长期服用药物还有可能会导致有些个体比如在怀孕或者哺乳等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知道产后抑郁症,假如服用药物,同样改变了母体体内的某一些微循环系统,也使病人的奶质里同样带有这种激素,因此很多医生也认为哺乳期的个体,假如在抑郁症发作期间,是不适合服用一些精神类药物的。

因此其实药物治疗某种程度来讲也是有限的,因为它是作用在人的神经递质这样一个过程。某种程度来讲,这是精神科医生在工作过程里面的某些局限性,但是比较好的一面就是比较快捷。

上述即描述性精神病学在治疗精神心理问题障碍过程中的处理操作过程思路以及局限性。

长按扫描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7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