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教育偏执症吗

孩子作业里面抄错了一个字,老师找他“谈话”:

你看你这个错误啊,不是第一次了吧,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呢?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你知道吗一个字差错了,可能考试扣一分可是这一分会让你的名次掉下来几十名……你再想想如果是航天飞机发射呢,一个数据错误就可能导致发射失败,国家经受巨大损失,如果是战争呢可能就会导致我们做亡国奴……哦前天你就抄错了作业对吧,你看你这个孩子一贯就是粗心大意,这其实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态度你怎么能读好书呢?态度决定一切,多少人自以为很聪明所以不努力……什么?你不承认自己态度有问题?你知道吗你的问题很严重——哦那个某老师你也在这里你听见他说什么了吧,你看这孩子什么态度——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狡辩,你去年的时候我就批评过你,你还记得是什么事吗当时你月考没考好我让你叫家长……

是不是很熟悉?在我们很多人眼里老师、包括家长,就是这么训学生的:一件小事揪住不放,越说越激动,最后陈芝麻烂谷子全给翻出来,外加上纲上线讨论人生和猛灌心灵鸡汤。

其实就是抄错了一个字而已——结果这个字到底怎么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敏感易怒疑心重,感情用事常焦虑;固执死板眼界窄,主观片面爱较真;语言罗嗦扯旧账、滚动重复没中心。这就是教育偏执症的典型表现。这种老师往往上课也是目的不明确,目标大而空,对学生要求又极为苛刻。一旦学生考不好,就怨天尤人,指责学生家长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教育体制问题……总之自己没有问题。

心理学中偏执型人格的症状大体有这么一些:

1、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原因归咎于他人或客观现实;

2、感觉极度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3、心胸狭隘,思想固执,做事死板,本能地拒绝改变;

4、内心自卑,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很难任听进建议。

ERI量表是用来测试职业人士的“付出-回报不平衡”指数。

根据年上海市一份ERI调查,有45.3%的教师有付出-回报失衡感(在31~40岁之间的教师中这个比例高于50%);13.2%的教师出现严重的心理不适。(《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年第三期)

在工作负荷、以及对应压力的消极程度上,男性大于女性、已婚大于未婚、博士和学士大于硕士;中小学教师明显大于高教教师。41~50岁之间教师应对方式最消极。

年,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组数据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9%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年,陇南市一项问卷发现,退缩抑郁(48%)、焦虑暴躁(59.4%)、厌烦工作72.5%、疲惫焦虑(86.7%)是初中教师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年,广州市天河区测试结果显示,31.5%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焦虑情绪比例高。

年,云南省五个县市区的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发现:教师的强迫症和人际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常人。男教师偏执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体育艺术类教师在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师。

导致教育偏执症的原因。

1、全天候的连续工作使教师的过度工作成为常态。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导致教师工作无法按八小时计算;从事这种职业时间久了,,很难自我解脱。

2、行政化、工业化的管理流程使教师处于完全受控制状态。从提高效率的目标出发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整齐划一,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学方法定型化、教材使用趋同化、学习时空封闭化。

3、随着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教师丧失内在权威。教师工作越来越难以得到社会认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变得更为困难,公众对社会的不满往往转化为对学校的不信任,由此产生的压力最终倾泻到教师身上。

“缺乏认同感已渐渐变成了我们生存最大的危机。”虚假的合理性、表面的合法性,以及单一信息渠道所制造的权威性,使校园里每个人的“文化再生能力处于盐碱化状态”,教师正在面临严峻的职业和生存困境。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大师级人物布鲁纳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找了两群孩童,一群来自穷人家,一群来自富人家。大家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估计钱币的大小。按说,估算能力应该差不多,钱币孩子都熟悉。结果呢,穷孩子容易高估钱币的大小。换句话说,同样的钱币,在穷孩子眼里显得个头大。在布鲁纳看来,这跟他们心里在乎钱有关,因为他们缺钱,经常体会到钱很重要。

这个实验坚定了布鲁纳从前的观点,即我们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很重要;我们对世界的知觉和判断,不仅仅取决于对象怎么样,环境怎么样。换句话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不只是跟外在对象有关,也取决于我们的心智。

很不幸在过去六十年里,我们受到的所有教育,就是让我们生活变得匮乏、眼界变得狭窄、思想变得偏执,几代人过去这就成为一种很可怕的教师文化。有篇文章这样说:“看看每年评选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除了个别几人是凭借知识获奖的,更多人则是以数十年的献身来换得此等荣耀的。可见,从上至下,人们对于教师的一致看法是,先要德高,再要身正,但往往一个‘德高’的要求,就不可避免的造就一批苦行僧式的教师。当我们说爱的教育时,只记住了让教师对学生有爱,而忘了社会也应对教师有爱。”这种奴化的价值观诱导我们离真正的知识教育越来越远,

今天的教师最悲哀的一点:不知不觉中在自虐的同时,也成为这种奴化价值观的忠实传承者。当知识的情境拘泥于校园和课堂,教育的评价仅仅局限于数据,师生的情感和心灵只会愈发逼仄与狭窄,心理偏执、情绪不稳、丧失理智、言行失控,就会将教育带入失败、将教师带入悲剧。

前几年流行一个词叫跨界思维。正如一博文这样说:

查理芒格推崇跨界思维,盛赞其为“普世智慧”。他将跨界思维誉为“锤子”,而将创新研究比作“钉子”,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像一个钉子,形象地诠释了“大”与“小”的辩证。

跨界必先拆除思想的藩篱、打破思维的界限。(跨界思维)要求人具有丰富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能通方能达,不通则不能达。要求通识教育,而不是文理分家。而与杂家的思想又有区别,因为技术的加入,科技的跨界成为一种新锐的思维。

跨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智”,跨界最难跨越的不是技能之界,而是观念之界。

让自己的头脑跟上知识迭代的节奏、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升级,不再蒙昧。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7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