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一架飞豹战机正超音速飞行,突然一声巨响,战机座舱盖竟不翼而飞!飞行员被高速气流冲击失去知觉,“敞篷”战机直往下坠!
“飞豹”战机(歼轰-7A)是我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战机,在中国航空工业上有里程碑意义。可这款战机研发和量产却异常坎坷,特别是试飞阶段,曾有数名优秀的试飞员因新机试飞牺牲。如年8月,试飞员杨晓彬与领航员唐纯文驾驶一架“飞豹”新机进行海上科目试飞时,战机突现故障!本可以跳伞的两名飞行员坚持将战机带回,最后降落时战机失控,倒扣在机场跑道上。2名飞行员当场牺牲,现场惨不忍睹。
战友的牺牲让试飞员们悲痛不已,但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继续试飞的豪情壮志。就在两名飞行员牺牲的第二年,“飞豹”战机进入了战术性能试飞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战机试飞过程中15天出现过4次险情,尤其是高空座舱失密的险情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即便如此,试飞员谭守才仍然义无反顾的主动要求执行试飞任务。
年6月19日,试飞团副团长谭守才和战友彭连启(领航员)驾驶一架“飞豹”新改型样机试飞。今天他们的任务是超音速飞行,同时查找该型机座舱失密的原因。如果故障原因发现不了,“飞豹”将无法设计定型。但带着问题试飞,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对飞行员的心理承受力和飞行技术都是极大的考验。
上午10点40分,谭守才驾驶新型战机缓缓滑出跑道,他全神贯注手握驾驶杆,加油、拉杆……“飞豹”从试飞机场腾空而起,呼啸着刺向蓝天。谭守才是国家特级试飞员,试飞过十几种机型,经验非常丰富。他稳稳操纵战机爬升到米既定空域,以多公里的时速在蓝天白云之间穿梭,很快完成了试飞科目。
11点05分,就在谭守才准备驾机返场时,镶在座舱前方的飞机总警告灯突然点亮,随后驾驶舱里开始响起急促的报警声!同时座舱盖故障的警告灯也闪出可怕的红光!
不好,险情出现了!
谭守才立即准备下降战机高度,哪知道,伴着飞机发出的一声怪叫,“飞豹”驾驶舱瞬间失去了密封性,座舱内的压力从正减到负!驾驶舱浮尘到处弥漫,高速气流的巨大冲击使得谭守才头、耳、眼睛胀痛难忍,谭守才只感觉整个身体像被撕裂一般,瞬间就失去知觉。
后座的领航员彭连启见战机突然失去控制向下坠落,前座的谭守才又突然一动不动,顿觉不妙,立即不由自主地对他呼叫起来。好在谭守才短暂昏迷后又恢复清醒,他立即稳住战机,随后继续紧急下降高度,在米高空如果座舱失密非常危险,高速气流冲击随时都可能造成战机失控。谭守才一边镇静地向地面指挥部汇报情况,一边驾驶飞机向机场方向飞去。
可就在“飞豹”下降到米时,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谭守才突然感觉头顶如同被人敲了一闷棍,一样东西从头顶上飞过!竟是战机的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飞豹”变成了一架“敞篷”飞机!
强大的气流带着死神般凄泣的呼啸,将谭守才死死按在了座椅靠背上。谭守才既看不清前方的空域,震耳欲聋的气流呼啸声使得他听不到耳机里的任何声音,他与地面指挥员彻底失去联系。
后座的彭连启见到这一幕,心提到了嗓子眼,此时战机上下翻飞极不稳定。地面的指挥员和科研人员等都屏住了呼吸,现场空气顿时凝固起来,数百双眼睛焦急地盯着着天空。消防车、救护车等各类救援车辆和人员正迅速赶往跑道附近就位。
“洞三(03)回答,洞3回答......”无论地面指挥员如何呼叫,也收不到谭守才的回应。
一般来说,飞行员在没有座舱盖保护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进行正常飞行。虽然戴有飞行头盔,但是其作用不能抵御高速飞行带来的摩擦和冲击。可此时最严重的还不是座舱盖飞掉了,而是座舱盖飞掉后,弹射跳伞系统失去了保险,这就意味着谭守才随时都有被弹射出战机的危险。
应该来说,此时他按照特情处置可以正常跳伞,完全可以脱离险境。但这样一来,这架凝聚上万人智慧和心血的战鹰就要坠毁!肩上肩负的重担不容许谭守才做出这种选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战机飞回去,与“飞豹”共存亡!谭守才大声向彭连启下达跳伞命令,但彭连启却不愿抛弃战机和谭守才,誓与战友一同面对生死存亡!
这种险情极其罕见,随着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谭守才感到脸上的肉都快要要被撕裂,他艰难地尝试挪动身体,发现还能动弹。座舱盖飞掉后,下边还有几英寸高的一点根儿,勉强还能挡点风。谭守才用力身体前倾紧贴仪表板,瞬间感到气流减少了很多。他双手紧握驾驶杆,通过减速来减少气流的冲击向机场靠近。
此时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机毁人亡。终于看到了跑道!在战友的配合下,谭守才驾机下滑,接地,放伞,经过空中16分钟生与死的拼搏,成功将战机安稳停在了跑道上!谭守才创造了一个试飞奇迹!事后查明,事故原因是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这次特情成功处置,不但挽救了战机,保住了珍贵的科研数据,也查明了战机高空座舱失密的故障原因,为“飞豹”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