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精神病是一个法律概念,而非精神医学概念。医学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期。完全缓解,精神症状已完全消失的,才可以认为精神正常,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虽处于缓解期,仍有残留症状或者性格改变的,精神状态不完全正常,出现危害行为时,其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可以明显减弱,应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
1.意志活动减退以性格内向、行动减少为主要表现,并伴有行为退缩。患者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而不愿与他人交往,常独来独往。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而且做事常犹豫不决;意志活动出现异常,会引起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功能的下降,导致患者逐渐脱离社会生活;意向倒错即意向活动与常情不符而使人难以理解,如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等)、自伤自残等。
2.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出现时,患者话语减少且常重复一些简单的词语;伴有思维中断时,患者常无故中断与他人谈话,而后进行新话题;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出现时,患者常把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混淆,并给一些词语、动作及符号赋予特殊性意义。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破裂性思维、强制性思维等病理改变。
3.其他症状本病长期存在,可导致患者反应迟钝和情感淡漠;部分患者会出现情感倒错症状,如带着愉快的心情参加丧礼等,导致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间歇性精神病的危害很大,很多时候患者会在自己不自知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间歇性精神病的治疗非常重要,选对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病情以及治疗是很有帮助的事情,所以请在发现疾病症状医院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
如果大家对以上的内容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是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拨打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