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南洋镇脱贫攻坚正面典

终于等到你

何必漂流过海

此处即是南洋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脱贫攻坚战中,我镇涌现出了一批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努力为改变现状而拼搏奋斗的贫困户。今天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南洋镇脱贫攻坚正面典型”系列报道,为你讲述生活在美丽茶乡——精美南洋的贫困户们脱贫的故事。

南洋镇暖州村是漳平市一个革命基点村,年被确定为龙岩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在这贫困村里有一位?践行“工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的木?匠贫困户,他叫张振健,现年49岁。

张振健,家现住暖州村易地搬迁贫困户集中安置点,家有3口人。年前的张振健一家,是普通茶农家庭,家有2亩茶山,平时靠种茶卖茶为生,没有做茶的时候夫妻两就去漳平打零工,家庭虽算不上富裕有钱,但也绝对不会贫穷,在农村小日子还算是过得去。

年的夏末,一张来自泉州黎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们家里,张振健的儿子张志兴考上了大学,这意味着未来他们一家可以往城市里发展,是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向前跨越的一大步。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切,这一年的车祸致使张振健妻子范某残疾,并留下后遗症——间接性精神病。妻子丧失了劳动力,为了照顾妻子,张振健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收入十分拮据,加上儿子每年的大学学费,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张振健一个人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能够维持生计,张振健寻思着在当地做点什么好养家糊口,于是开始谋划学做木工来增加收入,从此开启了他从普通茶农兼贫困木工的生计之路。

年1月,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经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张振健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挂钩帮扶干部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国联和原市人大副主任席海勤的扶贫帮扶下,张振健得到了政府扶贫政策的照顾,维持并缓解了张振健一家的生计情况。

帮扶

“他虽有政府扶贫补助,但仍勤快地干农活、做木工以增加收入,可以说张振健是一个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贫困户。”,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国联说。他作为人大代表更应该心细群众,发挥人大代表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作用,应该更主动地去了解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把这些政策对应到挂钩贫困户上,助他早日脱贫,过上稳定的日子。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张振健的儿子张志兴在校期间刻苦读书,获得了学校奖学金,并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课余时间还兼职打工。年上半年,张志兴开始出来实习了,而张振健的木工技术越来越娴熟,也得到了村里甚至邻村的人们认可,让张振健做木工装修的生意越来越多,这个家庭慢慢地重新开始过上安稳的日子。他总是说,“虽然有政府帮扶,但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才会有的剩余啊”,所以他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并没有‘等靠要’的思想,反而更努力地做木工接活赚钱。

年夏末,儿子张志兴毕业正式在毕业校院所在地泉州参加工作,通过前面实习的费用补贴家用,加上张振健平日里做茶卖茶、做木工的收入,这一家三口接近脱贫标准。正当生活慢慢重新步入正轨,不幸的灾祸再次降临,让这个刚喘口气的家庭雪上加霜。年8月28日,张振健骑着摩托车从漳平市区回家的路上,被途径的红狮货运车撞上,导致颅内出血、肋骨断裂12根…开颅手术等医药费花了近二十万元,虽有货车的保险报销,但还是有些零碎的医疗费用无法得到报销,让这个家庭好不容易开始有点起色又化为乌有,还向邻里乡亲借了不少钱,最后连断裂的肋骨都不敢再花钱接了。

医院的父亲和在家留有后遗症的母亲,儿子张志兴毅然向公司辞职回家,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在医院躺着也是烧钱。”,张振健说,为了不拖累儿子,当时住院才一个多月,他就申请出院回家修养。待他身体慢慢康复后,已是年11月底了,作为茶农的他已经错过了南洋茶乡一年三季最好的秋季采茶做茶期,虽然有政府扶贫政策的帮扶,但还是不够买药和还乡亲们借给他当时住院的钱。为了能够继续维持生计,他只能进一步变身“木匠”,他重新拿起了工具刨制家具。

年4月,在南洋镇人民政府着力开展实施精准扶贫的贫困户易地搬迁政策下,张振健一家被安置到暖州村贫困户集中安置点一套75平方米的套房里,开始了新的生活。通过自己平时做木工接活,儿子在外地工作的收入,和作为贫困户的张振健通过参加了南洋镇政府组织的雨露计划、竞争性岗位工作、产业扶贫项目、燃料补助等多项扶贫项目,还有每月领取的低保金,这个家庭的生活又开始慢慢好转。

河道专管员

年5月,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南洋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和党建扶贫双推进的目标,南洋镇人民政府将河道专管员设置为公益性岗位,张振健应聘上了南洋镇暖州村那片的河道专管员。“我身体不太好,家里又需要我照顾,河道专管员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在为村里的河道保护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又能增加一点收入,我一定能干好,做好带头作用。”17年下半年,张振健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上午去河道巡查后,回到家楼下的空地处刨制家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这么一个集中贫困户的安置楼房里,张振健依靠政策扶持和自身的努力,起早摸黑,一头扎进发展生产上,成为贫困户里的脱贫带头人。旁人曾“善意”地劝说他:不要那么没日没夜地去苦干,太出头了原本享受得到的扶持贫困户优惠政策会被取消的。张振健则响亮地回答道:“当贫困户并不光彩,勤劳致富才光荣,我宁可脱贫也决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和拖后腿。”这是一个贫困中年人的信誉与誓言,也是他的实际行动。

精准脱贫

年的张振健一家,已然达到脱贫标准。采访他时,他正在给邻村的朱某定做春节搬新家的家具。“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也不敢一直躺着管政府要。而且扶贫不是扶懒,我不能躺在墙角晒着太阳却来问政府要救济。”他说,改变自身的贫困命运,关键还是得靠自己,依靠自身条件,勤劳奋进、远离懒惰。

从张振健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作为木匠的工匠精神,还更应该看到他为改变命运,勤劳脱贫的奋斗精神、工匠精神。

南洋镇:精准扶贫

开展精准扶贫要“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找到长久脱贫的门路,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南洋镇政府按照“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挖掘工作岗位、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建卡贫困户就业。

南洋镇人民政府按照“劳务转移就业一批、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政策安置就业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创业就业的同时,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分批安置剩余贫困户劳动力,重点从事“美丽乡村”环卫工作、农村公路养护等,并给予每人每月岗位补贴。目前,我镇9个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卡贫困户9人,其中保绿员6人,河道专管员3人。

编后语:在当前,一些人以当选“贫困户”为荣,也有的为自己没有争到贫困户名额而认为蒙羞。在人人争当贫困户的环境中,贫困户在一定层次中已成为一种不知羞耻的怪异现象,这绝非扶贫攻坚工作的本意。如果你真的是贫困户,希望你像张振健一样振作起来,辛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力争早日摆脱贫困。如果你不是贫困户,希望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帮扶贫困,小善积成大德,助人度过难关。

回首,

丰收的喜悦离不开砥砺奋进;

展望,

实现美好蓝图需要我们勇毅笃行。

今天的奋斗,

铸就明天的基石!

南洋

何必飘洋过海

眼前即是南洋

编辑:廖慧丽、陈靓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hbyx/98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