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希望治愈精神疾病的同时,保持健康的体型,这是我的尊严。
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内心充满矛盾——既希望精神得到康复,又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肥胖而烦恼。经常有患者,尤其女性,为了避免发胖而害怕服药,甚至拒绝服药,且因为体重增加而自卑。
作为一名精神科女医生,我非常认同患者对美的追求。正因为有了美好的追求,我们才活出了希望,活出了动力,活出了尊严。然而,在治疗中使患者身材走样的元凶究竟是什么?是否一定要用“拒绝治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疾病本身对体重增加的影响
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疾病所致的被动退缩,低动力(懒言少动),疲乏困倦,正性情感下降(不容易高兴起来),食欲增加等,均可导致食物摄入过多及运动消耗减少,从而出现体重增加。精神疾病本身就可带来体重增加的风险。
?精神科药物对体重增加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由来已久。其中,氯氮平和奥氮平导致体重增加较常见。其相关的病理机制包括5-HT2C受体拮抗,H1受体拮抗,高泌乳素血症,血清瘦素脱敏化等等。上述生理变化可导致食欲增加,进食过多,能量消耗减少(运动减少),从而导致体重增加。此外,体重增加也有遗传学基础(个人体质)。临床发现,即使用同等剂量的同种药物,有部分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这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在增加体重的问题上存在个体差异。
其次,部分情感稳定剂,例如丙戊酸盐和锂盐,也和体重增加有显著关联,但程度较氯氮平和奥氮平轻。
再者,部分抗抑郁药物,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等,因具有5-HT2C受体拮抗和/或H1受体拮抗作用,也可导致进食增加,镇静,能量消耗减少,从而使体重增加。
发胖的原因找到了,医生与您同行,助您战胜身材杀手!
?预防为主,个体化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用药前评估其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高尿酸等),合理选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患者偏胖或已有代谢问题,尽量不选用对代谢影响大的药物。同时,定期监测体重,血糖和血脂。当治疗后体重大于基础体重7%时,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例如避免进食高糖高脂食物,增加体育锻炼。当体重增加大于10%时,医生除了进一步鼓励减肥,还会考虑必要时换药或用药物进行体重干预。
?权衡疗效与副作用后,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医生调整用药的方法通常包括:
1)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换用对体重影响较小的精神科药物。因治疗学非常复杂,小编在科普文章中不对换药方案详细介绍了。小编相信,有经验的医生一定会尽力帮助患者实现减重的愿望。
2)在原用药物基础上加用能使体重减轻的药物,例如最常用的二甲双胍或阿立哌唑。
郑重提醒:在治疗期内完全停用精神科药物,可能逆转体重增加,但这种做法将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千万别冲动!
?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医生使出何种减重高招,患者的积极配合也必不可少。毕竟,减重是个体力活,个人意志很重要。除了遵医嘱用药,患者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限制进食的食物热量,低糖饮食。若有快速或严重的体重增加,或出现严重的血糖、血脂异常,除了在精神科调整治疗外,也可至营养科就诊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并到内分泌专科处理。
2)体育锻炼:建议患者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或制定更有效的减重锻炼计划。若患有影响运动耐量的疾病,例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低负荷运动,例如散步等。
?家庭与社会支持
疾病是上天给人类的残酷考验。因为对生的追求,因为怀抱希望,因为心中有爱,我们愿意一起历尽艰辛战胜病魔。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强大力量。
结语
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每一位精神病患者都与大家一样,有期盼,有尊严,有需求,也有痛苦。疾病只是一个暂时让他们黯然失色的特征而已。让我们精心关爱,助患者重获生命色彩。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