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对复发问题有全新认

13年只专注成瘾治疗.多个成功案例

治疗成瘾性疾病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复发,这是每个病人和家属都追求的终极目标。很多治疗机构能够轻易做到让病人住院期间感觉良好,宛若常人;可一旦出院,病人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后,又陷入复发。

所以,很多来找我治疗的病人和家属都爱问一个问题:何医生,你们这里是不是保证不复发?唉,本宝宝心里无奈,这个问题真不是一言两句可以解答清楚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怎么认识和面对复发:

1怎么定义复发?

2为什么会复发?

3是不是做了心瘾消除,就一定不会复发?

4如何积极看待和及时处理复发?

5成瘾性疾病真的可以不再复发!

怎么定义复发?

对于物质成瘾疾病,医疗界有公认的权威定义:连续两周或两周以上再次滥用以前的物质,就是复发。注意了,一是连续滥用,二是两周或以上。有些病人偶尔滥用两三天,或者连续滥用一周,然后停一段时间,再连续滥用一周,这种在专业上都叫偶尔滥用。

偶尔滥用和复发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是复发,患者很可能又回到了治病前的身心状态,出现较严重的躯体症状和戒断反应。可如果只是偶尔滥用,则不会完全回到之前的状态,患者的躯体反应很轻微,甚至没有,心理上也尚处于有一定自控力的阶段。

可在现实当中,很多家属或病人总会把偶尔滥用等同于复发。只要病人再次滥用,他们就把问题灾难化,对治疗机构失去信心,或者认为患者不可救药,甚至觉得这个病就是治不好了。这会导致病人错过最佳的跟进治疗时机,甚至令家属和病人都陷入崩溃,放弃治疗。

而对于行为成瘾疾病,医疗界至今尚没有一致的、权威的关于复发的定义。因为行为成瘾的实施频率比物质成瘾的低,不能简单借用物质成瘾的复发定义。对于赌博成瘾,恋物成瘾等疾病,如果治疗后病人偶尔又实施原来的行为,我认为不能算复发。

当然,偶尔滥用如果不处理,是很可能最终走向复发的,甚至可以说“偶尔滥用”是“复发”必然经历的阶段。所以对于“偶尔滥用”,必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积极配合跟进治疗,偶尔滥用一般不会发展到复发。关于如何及时处理偶尔滥用和复发,下文将会继续分析。

偶尔滥用和复发的原因

要说这个问题,我又要先啰嗦一下成瘾性疾病的形成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成瘾物质或行为带来的躯体刺激和心瘾,这只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创伤,负面情绪,三观和人格的问题),而心理问题的背后又是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另外,有些成瘾性疾病患者往往还共病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需要进行治疗,如果不治疗,也容易导致复发。

知道了疾病的原因,就能知道复发的原因了,肯定是上述的问题中还有比较严重的没有得到解决。一般来说不会是躯体上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合格的医疗机构都能解决躯体依赖(但部分戒毒机构使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却宣称是纯中药制剂治疗,无毒副作用,那就是典型的欺骗了。病人一从这样的机构出院,戒断反应就出现了,所以很快就复发了)。

所以,复发或偶尔滥用的原因,一般来说,要么是没有充分进行心瘾消除;要么是心瘾消除掉了,但患者仍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家庭矛盾;或者是诊断不准确,没有处理共病的其他精神心理障碍。总之,肯定是还有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造成这些原因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治疗机构的水平不足或存在欺瞒行为,可能是患者和家属隐瞒了一些病症信息,也可能是家属和病人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相关治疗。

以前,医院之前,我的心瘾消除技术并不成熟,心理干预的水平远没有现在高,还有在体制内供职人浮于事的问题,导致当时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并不充分。当然,即使如此,比起一般的戒毒机构或者精神病院,我们在成瘾治疗方面还是领先很多。那时,患者出院后复发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医生的水平不足。

现在,我的心瘾消除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家庭治疗也非常高效了,可这些技术的实施在现实也会受阻。有些患者的心瘾明明很重,可他们认为自己能控制,不必做心瘾消除。出院后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才发现自己真的无法控制,继而滥用或复发。

还有人格重塑和家庭治疗。我经常遇到三观不正的患者,他们对我说:何医生,人生在世,快乐至上,就应该追求快乐和刺激。你说,这样的患者不进行三观重建能康复吗?他们出院后能再次抵得住诱惑吗?可改变患者的人格和三观是需要时间的,很多患者或家属不愿意等,或者认为没有必要。

而家庭治疗则必须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共同作出改变。否则出院后,家人还是经常指责患者,天天吵架。患者缺乏理解和支持,在情绪崩溃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再次滥用。可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有时候我们强调家庭治疗的重要性,也没用。

我治疗过的患者中,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基本都是因为没有完成治疗方案,突出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当然,也有些患者家庭是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这十分无奈。

所以,成瘾治疗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要达到以下10个目标才算是真正的康复:身体康复、共病康复、心瘾消除、创伤修复、人格重塑、家庭重建、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重建、目标确定、高效学习(或工作)和回归社会。

目前,我在临床中只能在家属和病人能接受的治疗时间内,重点先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心瘾和家庭关系。因为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很多问题和创伤会得到缓和,甚至逐渐消失。然后,在他们决定出院的时候,详细告诉病人和家属还有那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让他们多加注意,随时跟我们联系。

是不是做了心瘾消除,就一定不会复发?

这些年,越来越多患者、家属、研究人员认识到心瘾的重要性。心瘾是患者对所滥用的物质和或成瘾行为的心理依赖,是潜意识层面存在病理性条件反射。

以毒品成瘾为例,患者一旦无聊、沮丧、兴奋,就会想到毒品,想到毒品就产生冲动,继而实施滥用。这一连串反应往往是患者难以自控的,哪怕躯体上并没有不适。住院时,患者无法得到毒品,往往死了这条心。可出院后,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会触发这种冲动的人、事或情景,患者也有了能获取毒品的可能性,如果他对毒品的感觉还是兴奋的、心瘾很重的,就非常容易再次滥用了。

心瘾消除技术的作用就在于快速消除这种兴奋感,取而代之的是平静的、甚至厌恶的感觉,令患者回来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时也不容易再次滥用,大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对于一般患者,只要他愿意配合,利用我创立的深度催眠下程序植入技术(PITDH),消除心瘾一般只需约10个小时的治疗时间即可。

深度催眠下程序植入技术(PITDH)

可是,消除的心瘾还有可能卷土重来,植入的程序也有可能被打破。这就回到上文那个问题了,如果患者的人格和三观还是很不健康的,家庭矛盾还是突出的,在情绪多次崩溃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再次滥用。就算不是滥用原有的物质,也很可能去“玩”其它东西。比如冰毒治好了,却开始喝止咳水,吃曲马多等等,这种就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治愈”,只是成瘾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反,在临床中我曾遇到过几个病人,他们只进行了躯体脱瘾,压根儿就没做心瘾消除、心理干预和家庭治疗,他们出院后也能恢复得很好,生活充实,精神富足,有努力追求的目标和事业,他们对成瘾物质或行为的欲望就会慢慢减弱。这些病人无一例外都是本来的家庭关系比较好的,性格和三观是比较健康的,也有比较明确的人生目标,真的只是一时误入歧途,心瘾并不重。可惜,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常见。

可见,健康的人格和三观,积极的人生目标,还有良好家庭关系对于成瘾性疾病的彻底康复是多么重要,以至于我不厌其烦地强调、强调、再强调。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复发?

上文详细分析过了,如果患者有偶尔滥用或复发的现象,就意味着他的心瘾还没有完全消除,或者还有其他比较突出的心理或家庭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最终打回原形,甚至更加糟糕。

家属如果发现患者偶尔滥用或者复发,首先一定要冷静,先了解患者滥用的原因,并及时与治疗机构(如果这个机构属于我前面提到的、用欺骗的手段在进行所谓的治疗,那就赶紧找真正专业的机构吧)联系,如实告知情况。

对于偶尔滥用,我们一般采取远程干预,及时调整药物,做心理治疗或处理家庭矛盾。这样的患者,可能只是心里有个坎儿过不去,加以引导后就没事了。如果已经发展至复发阶段,但情况并不严重,病人和家属又比较有信心,也可以采取邮寄药物,远程下医嘱和做心理干预等方式。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个社交平台,我加了很多病人和家属为好友,他们可以跟我随时沟通,甚至和我成为终身的朋友。

可如果复发情况严重,病人和家属情绪不稳定,则建议重新住院治疗。

其实,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复发是彻底康复必经的治疗过程。经历过复发,他们才能对治疗和人生意义形成正确的认识。我曾经治疗过一个“五进宫”的毒品成瘾患者,他告诉我,从一开始抗拒治疗,到痛苦、绝望,再到终于醒悟,寻求治疗并认识自己,整个过程就像一次重生。

所以,家属和患者对待复发一定要冷静,及时与治疗机构联系,切忌灾难化。

成瘾性疾病真的可以不再复发

最后还想再次强调成瘾性疾病的可治愈性。

直至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精神医学的专家都认为成瘾性疾病、尤其是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的疾病,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需要终身服药。连大夫都持着这么悲观的看法,患者和家属们就更加绝望了。

这种观念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医学界都无法解决心瘾难题,也缺乏对患者和其家庭的深度心理干预。所以,大部分医生认为复发是常态,只要能帮助病人一边持续服药,一边恢复基本的社会功能就行了。

可是,医疗技术在更新迭代,这种观念已经面临被淘汰了。我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成瘾性疾病可以被彻底治愈,不再复发。我们追求的,不但是疾病不再复发,而且还要解决成瘾背后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我非常清楚这句话给我自身、以及我的医疗服务团队带来的压力,但这是事实,更是真相,这的确是我们的追求,这是患者和家属们应该报以的希望。

1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1

曾任武警广东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暨国内首家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6年

1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

1

“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MDART,何式脱瘾法)创始人

本文版权为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日辉心理、作者何日辉。--

↓更多精彩文章

●孔令辉涉赌被查,是赌瘾惹的祸?

●抑郁症长治不愈一定是没注意这几个要点

●如何令酒瘾患者理性控制酒量?

●催眠到底是啥?为什么说催眠是高效的心理干预手段?

●最详细的成瘾疾病原因和治疗步骤分析

●酒瘾为什么比毒瘾比更难戒?

●母亲抑郁症,女儿吸冰毒,儿子学习障碍……这家人到底怎么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hbyx/98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