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精神科护士的自身防护

作为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主体,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工作单位,为此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和环境往往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和幸福,为此职业安全对精神科护士极为重要。

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精神病人,他们大多丧失理智,随时可发生冲动伤人的意外事件,因此相对来说,工作的危险性比其他科护士要大,面对这样的应急环境,精神科护士应如何用积极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一.危险因素分析

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的伤害结果,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有所增长,医务人员受伤害的数字逐年增长,为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医护安全质量丞待解决问题,因此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

(一)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说明医务人员的恶劣的态度及简单的工作方式是引起病人攻击行为的因素,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

临床中发现病人不配合治疗顺从性差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病人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不愿住院接受治疗,不理解治疗的重要性。

(三)敌意、猜疑、易激惹敌意、易激惹是常见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因为精神病人敏感多疑,非常留意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若窃窃私语患者便认为与自己有关,想方设法探听谈话内容,产生种种错误的猜想,认为是议论自己的是非,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与病人采取开放式谈话,以消除病人的敌对情绪。减少易激惹因素,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对病人的过激性语言可采取不辩论的方式,避免语言粗鲁加重病人的逆反心理。

(四)既往有攻击史既往有暴力史是攻击行为发生的主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引起正视。

二防护对策

(一)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动态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护士在病人入院时应向家属询问病史,正确评估病人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精神症状,发病诱因,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有无攻击倾向及行为,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传统的服从观念已不适用,它忽视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与人类的独立自然倾向相悖,导致了患者不依从治疗计划。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友善的引导和全面了解病人所需,转变服务态度做病人的贴心人,把医源性激惹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有技巧的沟通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消除敌对心理。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病房管理安全是精神病房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消除不安全因素,每班次都要认真检查有无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对新入院的患者要严格检查,在接近有攻击行为的病人时,要注意接触技巧,避免伤害他人。

(四)不断丰实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善于观察患者的种种表现,护理人员要有预见性,把暴力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在精神科病房,随时都可能发生暴力行为,要求护士密切观察发生暴力行为的早期表现,如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挑剔不满、表情愤恨等,此时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减少易激惹因素,密切观察,安排病人到安静场所,让可能成为针对性攻击对象的工作人员或病人回避,是防止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白癜风专家李卓胥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hbyx/98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