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会引发精神病,你还不知道吗

饮酒已有几千年历史,形成了酒文化。酒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疲劳时喝一点,高兴了喝一点,聚会喝一点,忧愁时喝一点,总之,总有理由喝一点。大众心中还有酒可养身、祛病观念,作为保健品每每饮之。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饮酒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大多仅知道饮酒的好处,对其危害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愿意知道。其实不恰当的饮酒会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以致生命。

1

喝酒会引发精神疾病?

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个案例。

案例1

牛某,男42岁,原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原本不喝酒的他因工作关系,应酬较多,经常陪领导吃饭、喝酒。开始并不感觉喝酒是好事。两年后已成习惯,每每在家也要饮上3—4两。由于工作努力、人缘好,被提升为公司下属一饭店的经理。有了便利条件,牛某每日饮酒,一年后发展到不饮就难受,饮了就醉的地步。每日做在办公桌前手不离酒,终日酒气熏天,脾气暴躁行为怪异,不能胜任工作。被家属、领导强迫送住院戒酒治疗,约两个月后牛某情况好转,春节回家探视。前3—4天尚可坚持不饮,到第五天不顾家人反对,再次豪饮致跌伤,造成脑出血死亡。

案例2

刘某,男50岁一名淳朴的农民。自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偶尔少量饮酒。成家后为解疲劳每日2两白酒,持续20余年后感到每日2两不解劲逐增量。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更多的钱买酒,爱人又反对其大量饮酒。刘某则找各种机会买酒,以至说谎、借钱、赊帐。村里的人大多被借过钱,总是不还,一弄到钱就去买酒喝。怕家人发现,就把酒藏在床下、棉鞋内或村外的坟地里。家人总闻到酒气,就是找不到酒。如此2—3年,刘某已不能胜任劳作,出现幻觉、看到鬼影,妄想、总感到有人对他不好,要谋害他。一次饮酒后感到有人追杀他,无路可逃,在坟地上吊自杀。

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何炳华说,从医以来,接触诊治过大量由于长期饮酒造成的各种躯体及精神疾病者,大多有着共同的饮酒经历:

从青少年起,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开始偶尔少量饮酒。初始可能并不感觉到饮酒是件多麽好的事情,如:苦辣、胃烧焖感、话多、头晕、脸红等等。随着饮酒经验不断增加对酒的耐受性随之提高,其不舒服的感觉逐渐被接受,也就习惯于饮酒了。

成年工作后,由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之工作环境的影响,为解疲劳、为应酬、为工作、为亲朋好友,随时赴约,逐渐发展到习惯饮酒,即每日必饮,少则1—2两多则半斤不等。

由于形成习惯,每日必饮,其酒精对身体的影响逐渐显现。

由于酒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完全禁酒简直是天方夜谈。做为医生只能告戒大家:不饮酒,少饮酒,饮酒有度,不贪杯。以50度白酒为例:男性每天不得超过毫升(2两),女性不得超过50毫升。控制在此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超过此量,无节制的豪饮则易形成酒依赖,产生慢性中毒,此时应该戒酒了!

2

警惕!酒万万不可与安眠药为伴

首先,服用安眠药时饮酒,会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次,一般来说,人体的肝脏每小时只能“对付”10~15毫升的酒精,您也可以据此推算一下,您一顿喝的酒要肝脏连续工作多少时间才能消耗完?

当每次饮酒的量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肝脏就会因日常工作被打乱而导致肝脏的生化功能失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像安眠药这类药物通常是通过抑制大脑中枢的异常兴奋情况来发挥助眠的作用。

刚刚我们也提到,在酒精的作用下,这类药物被人体加速吸收后,同时酒精还会减慢药物代谢的速度,最终的结果就是,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短期内迅速增高。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安眠药的中枢抑制作用相互叠加,就会使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产生一种过度抑制的状态,这种过度抑制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的发生。

温馨提示:安眠药与酒不可兼得,不要自酿“苦”酒。相关问题请咨询医院神经内科24小时-

-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hbyx/97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