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病因不明,综合因素作用
精神疾病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两大类。前者是指由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后者更多的是指无明显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下出现的精神障碍。后者按照症状轻重来看,相对较轻的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等,较重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精神疾病当中,影响较大的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前者是患病率较高,人群中患病率大约5%左右,影响人的社交和工作,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危害较大。后者患病率约在1%左右,但是危害更大,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治疗的结局也相对不太。除此之外,更值得 但总体来说,大多数的精神疾病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他们是有一定的性格缺陷为基础,在一定内在生理生化的改变,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精神紊乱,是其综合因素发病。既有内在的改变,即先天性的性格缺陷和遗传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心理因素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突如其来,短时间内自身调整应对能力跟不上,导致急性发作;二是慢性的因素,不强烈,但长期持续存在,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超出承受限度,导致精神人会崩溃。”
哪些人群更易患病
在发病人群方面,专家表示,由于是综合因素作用,精神疾病的人群没有特别的差异。但从临床上看,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敏感、固执、人际关系差的人,相对可能发病几率高一些。
政府公务人员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娱乐圈的人抑郁症发病率高?
学历收入高的更易精神障碍?
针对以上种种说法,专家解释道,精神疾病表现在不同人群中,实际上还是和压力有关。这些人由于处于特殊的环境中,容易面临更多的压力。单纯的压力一般不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一般是要遇到不止一个压力,而且持续存在,互相矛盾、纠结,人无从选择和平衡,这才容易出现疾病。
精神疾病的预防
虽然很多精神疾病病因不明,内在的决定因素难以控制,但外部原因是可控的。
①我们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减少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
②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应该学着自己调控心理,转变态度,适当发泄自身情绪。
③必要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亲朋好友、同事都可以。还可以向专业人士,如精神科医生求助。
制约精神病治疗的因素
病耻感和对副反应的过度担心
“有病不敢看,有病不承认有病”,这种讳疾忌医的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专家透露,病耻感是当前制约精神疾病治疗的一大“拦路虎”。
此外,对治疗副反应的过度担心,也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的诊治。有的患者会认为服药会成瘾,实际上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不但不会形成依赖,还可以对神经细胞起到修复保护作用。还有的患者认为治愈了就可以不用服药了,实际上,对待精神疾病应该像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那样坚持服药,按时检查,例如首发抑郁症治好后,要再服药8个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治好后,要再服药2-5年,以此防止复发。
依从性差,自行盲目减药
有的患者认为,精神疾病治疗周期太漫长了。所谓漫长,是指整个全周期。因为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各类精神疾病都有反复波动的趋势,每次波动都会造成新的危害,给治疗造成负担和麻烦,应对这些现象的最好方法是规范化治疗,能够减少避免波动、复发,规范化治疗的时间有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急性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后两个期,不同疾病时间不同。很多患者认为长期就诊很麻烦,或者感觉自己已经恢复了,就半途而废。甚至停药后还得意,没有立即发病。盲目停药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前功尽弃。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宁远医院”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