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医护人员在金水区宋砦社区花园开展园开展《精神卫生法》社区集中宣传活动。记者专访郑州市九院精神卫生主任常国盛了解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近3年来门诊就诊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去年就诊量高达1.7万人次,抑郁、焦虑还是不断困扰着现代人,成为人们急需破解的困境,并且以青少年、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尽管患者多但就诊率却仍然很低。
10名精神障碍患者仅1人主动就诊
常国盛,郑州市九院精神卫生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年。他介绍,近3年,该科室就诊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现已达每年1.7万余人次,其中约60%是抑郁症患者。年,每年门诊的就诊量仅为2万人次。从门诊经验来看,就诊人群以青少年、产后和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居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患上抑郁症的患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病情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虽然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增多,但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就诊率非常低。常国盛说由于精神因素会引起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腹痛、尿急、尿频、失眠、血压升高、饮食不振、体虚无力等症状,大医院神经、消化、心血管、内分泌、风湿、免疫、中医等科室就诊,平均10名患病者中仅有1人会主动就诊,并且首选就诊科室还不是精神科。再加上抑郁、焦虑障碍的低识别率、高误诊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在临床诊疗中识别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焦虑障碍,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治疗。知晓率低则是导致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需要看心理门诊
精神疾病不仅威胁个人精神健康,扰乱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虽然抑郁焦虑等症状高发,但不意味着出现个别问题就是抑郁症。有些人还会认为自己有强迫症,比如出门老想着要关门。而实际上正常人是允许有强迫症状出现的,但不代表是精神疾病。是否属于精神疾病是精神科医生才能判断的,及时就诊是非常有必要的。
“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每个人表现出的症状是有差异的,但病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常国盛介绍,如果市民有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控制力降低;体重明显变化等症状,并且持续2周以上,就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兆,建议到心理门诊就诊或咨询,以免耽误病情。
绝大多数精神疾病能治愈或得到缓解
常国盛介绍,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通过积极治疗是能治愈的。即便是重性精神障碍,通过治疗也能缓解症状,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与自杀率、提高生命质量、恢复社会功能。尽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把握最佳治疗期、预防非正常死亡、恢复身心健康,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常国盛表示,精神病是过去对于重性精神障碍的概括性定义,这个定义容易导致公众误解,引发歧视。现在精神医学包括精神疾病、精神健康两方面,一方面治疗精神疾病,促进患者康复;另一方面预防精神疾病,促进公众精神健康。他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合理饮食、注意睡眠卫生、适当运动、学会倾诉,如果出现不良心理行为,当及时求医。
青少年心理健康要从家庭着手维护
常国盛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五种: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强迫型的心理问题,抑郁型的心理问题,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恐怖型的心理问题。如果在学习上,孩子表现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会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如果孩子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而现在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了这些现象有找心理辅导老师,严重的要看心理医生。
在采访中,心理医生提醒家长,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网络依赖、早恋等方面,家庭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夫妻关系及父母的品德行为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常国盛告诉记者,心理学上发现每个人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自己总是在悄悄复制父母的情绪反应和教育习惯。当我们愿意向内看时,我们会发现以往看不惯的孩子的言行,竟然起源于我们自己。所以要想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80后、90后婚姻问题成咨询热点
“郑州市九院开通心理24小时热线,并与联网,每天接受心理电话30个左右,开通到现在已经4年,解答心理咨询的问题上千个。”郑州市九院党办主任王建凯说。
在接听热线电话中值班人员说,“我们心理学会设置了专线咨询电话,建立了专业心理咨询工作室,配备了专业心理沙盘以及专业的心理测量软件,咨询热线开通后火热程度让我们咨询师也始料不及,热线设立已经快5年了,共接听各类咨询电话4万余次,近十个月,咨询电话已经超过1万次了。”郑州市九院医患关系办公室主任张长安说。
据介绍,心理学会接到的咨询电话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的建立、夫妻如何相处、工作上如何减压、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咨询热线接到反映孩子问题的热线电话约占咨询总量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