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庞麦郎又上热搜。
原因让所有人惊诧:
他得精神病了。真的那种。
3月12日凌晨,歌手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发布一段视频称——
3月1日,庞麦郎因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被医院。△歌手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
庞麦郎是谁?
娱乐圈早已不记得他。大众对他仅有的印象,可能是那首《我的滑板鞋》:
我的滑板鞋时尚最时尚
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
因为这首歌,籍籍无名的陕西农村小伙庞明涛(庞麦郎本名),火遍大江南北。
流量、名声、财富,得到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后,竟然,精神分裂症了?!
有人说,他是现代梵高,疯了的天才。
也有人说,看到庞麦郎精神分裂,有些难过,但并不意外。
回看他的前半生,偏执、惊惶,出生陕西农村,却编造来自台湾、曾留学欧洲……
毁了庞麦郎的,到底是什么?
01陕西农村小伙一夜爆红
6年后已销声匿迹
庞麦郎身上,有很多人熟悉的矛盾和撕裂。
很多看到庞麦郎,第一印象是:瘦小,极端的土和极端的潮。
脸上永远带着拧巴的表情。
庞麦郎红得非常突然。
成名之前,他本名叫庞明涛。在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南沙河村长大。
那地方,夹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是古蜀道的入口,“特别穷”。
△庞麦郎在老家
因为身材瘦小,干不了农活,年,他决定进城。
跟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一样,小镇青年或乡村青年,在老家没什么出路,外出打工。
最后,在一家KTV找到一份工作,切果盘,从下午4点做到凌晨4点,月薪。
到这里,还是一个普通打工青年的故事。
直到有一次,庞麦郎偶然点到一首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被震撼了。
听同事说,迈克尔·杰克逊一首歌可以卖几十万。
庞麦郎觉得,他也可以!并暗暗立志,要做“中国最国际化的歌手”。
《我的滑板鞋》,就是那时候写出来的。
一炮而红。
最火的时候,庞麦郎接到多场商演,一场能赚三四万。
那时候,每个人都被那魔性歌词“摩擦摩擦”洗脑了。
有人说,这首带着陕西口音的歌,曲调混搭,让人摸不着头脑,就是老铁喊麦的水平。
也有人觉得,他的歌词纯粹且真实。
作家贾樟柯就说,他听哭了,这首歌有一种准确的孤独。
很难想象,庞麦郎这样一个极致土与极致“国际”的人,能在歌词里写出如此敏感戳人的心事。
但突然的火,也让他惊慌失措。防备着周围的一切,紧张守护自己的名气与财富。
认为公司在压榨他,自己被骗了。于是,撇开公司,自己接活。
但以他的眼界和学识,又分辨不出机会的好坏。
只遵循一个简单粗暴的原则:只接商演,不上电视。各大电视台的跨年晚会、央视的嘉宾邀请,通通拒绝。
就像一个高三学生,拒绝了送上门的重点大学保送名额一样。
不上电视,就意味着少了许多曝光的机会。
滑板鞋后,他的作品再无人欣赏。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大家也不会为他如此难过。
最让人痛惜的是,他接来下发生的一切……
02回村后的庞麦郎
变得易怒、冷漠
从万人簇拥,迅速变成无人问津。
初入娱乐圈的庞麦郎,被这样的起伏,打垮了。
据庞麦郎的父亲透露,他在外面得名得利,但回到村子之后,脑筋有些转变不过来,所以才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病人常有幻觉、妄想及胡言乱语,严重者有自毁及伤人的倾向,通常于青壮年就显现初期病征。
庞麦郎的经纪人在视频中指出,庞麦郎可能会自杀,也可能会伤害他人。
庞麦郎曾因精神疾病发作,殴打了自己的父母。
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变得易怒,情感淡漠,离群独处。
庞麦郎此前在家里常有摔东西的行为,“一般一个多礼拜会摔一次”。
除了每个月外出演出一次,庞麦郎平时常一个人在家,很少与家人交流,“有些邋遢”。
其实,在更早之前,庞麦郎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初见端倪。
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庞麦郎。
但在庞麦郎自己眼中,只有这样一个自己:
唱歌很好,很有才华,非常“国际化”,成了一块人人都想咬一口的肥肉,别人都想骗他。“太坏了,都是坏人,所有人都在骗我,想利用我名气搞钱。”
于是,频繁换手机号,不想见任何人。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老觉得周围的人要害自己的心理,属于精神分裂症中的偏执型精神分裂。
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
爆红后回归凡人的庞麦郎,陷入了深渊。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个类似的辩题,叫做“该不该要20岁一夜成名的机会“。
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要”!
但他们可能没想过,名气有多大,反噬就可能有多大。
如果无法承受成名后的热度,与过后的冷落,那就会被吞噬。
03在农村“庞明涛”和台湾“庞麦郎”之间拉扯
“精神分裂”是必然的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拧巴青年,把自己拧巴出精神病的故事。
纠结,放不下,又跨不过。甘不了这个心,又心有余,才华不足。
更撕裂他的是,他的出生。
红了之后,庞麦郎给自己编撰了另一段人生:
年出生于台湾(实际出生于年),10岁起在欧洲留学,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音乐,父母给他取了个英文名:约瑟翰·庞麦郎。那个农村出身、低学历、在KTV切果盘的自己,他羞于提及。
脱离农村,向国际靠拢,几乎成了执念。
比如,拍MV时,要求一定要有外国人出镜,以展示自己的“国际化”。
北京卫视邀请他录节目,他拒绝,理由是要“国际化”,不上地方台。
在庞麦郎想象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有着良好出身、接受过精英教育、天赋异禀的国际艺术家,引领潮流,备受欢迎。
但事实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打造一个完美的包装。
也没有足够的心态,接受普通甚至“不堪丑陋”的自己。
比如,那口浓重的陕西口音,就时刻暴露他的一切。
一直幻想生活在别处。一旦打回原形,就崩溃了。
最后,精神分裂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很多人嘲笑庞麦郎。
但这样的人生,谁敢说自己没有?
人生有三大难,无非是——
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一关比一关难。
跨不过去,人就栽在那里了。
有多少人,到现在都无法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看到庞麦郎,有人想到了最近红起来的“拉面哥”。
同样是草根红人,但“拉面哥”比庞麦郎要通透多了。
△图:山东临沂的“拉面哥”程运付,一碗面只卖3元,15年不涨价
“拉面哥”的视频帐号1天吸粉50万。
巨大的流量引来了大批网络博主的围观,每次出摊儿,“拉面哥”的摊档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但“拉面哥”不为所动。
他多次表态,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回到从前的平静生活中去。
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名的喧哗中,“拉面哥”却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名声是他承受不起的。
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躺平了,才不会被那些扑面而来的狂风暴雨击倒。
说实话,这种心态,要做到也不容易。
平凡
是大多数人最终的归宿
接受就好
参考资料:1.人物,《惊惶庞麦郎》2.文化产业评论,《拉面哥爆红,是命运的馈赠,还是流量的标价?》3.新京报,《歌手庞麦郎送精神病院前常摔东西,去年底还外出演出》4.红星新闻,《村支书回应庞麦郎患精神疾病:因病发后殴打父母被两次送进精神病院》5.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6.北京青年报,《庞麦郎:在“分裂”的世界里被摩擦》记者
陆琛编辑
李钺
视觉
路宛晨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更多内容,